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基于对羟基苯甲酸和肉豆蔻酸介导的脑靶向聚合物胶束递送系统研究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英文缩略语注释第11-13页
前言第13-17页
第一章 小分子介导脑靶向聚合物胶束的构建及表征第17-32页
    第一节 p-HA-PEG-DSPE和MC-PEG-DSPE的合成与表征第17-22页
        1、材料与仪器第17-18页
            1.1 试药与试剂第17-18页
            1.2 仪器第18页
        2、实验方法第18-19页
            2.1 p-HA-PEG-DSPE的合成及表征第18页
            2.2 MC-PEG-DSPE的合成及表征第18-19页
        3、结果与讨论第19-22页
            2.1 p-HA-PEG-DSPE的合成及表征第19页
            2.2 MC-PEG-DSPE的合成及表征第19-22页
    第二节 p-HA-micelles/DTX和MC-micelles/DTX的制备与表征第22-32页
        1、材料与仪器第22页
            1.1 试药与试剂第22页
            1.2 仪器第22页
        2、实验方法第22-24页
            2.1 多烯紫杉醇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第22-23页
                2.1.1 RP-HPLC色谱条件第22页
                2.1.2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2-23页
                2.1.3 方法回收率实验第23页
            2.2 包载多烯紫杉醇(DTX)胶束的制备及评价第23-24页
                2.2.1 单因素考察第23页
                2.2.2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第23页
                2.2.3 胶束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第23-24页
                2.2.4 聚合物胶束的表征第24页
                2.2.5 聚合物胶束的稳定性考察第24页
                2.2.6 聚合物胶束的体外释放实验第24页
                2.2.7 冻干保护剂的考察第24页
        3、结果与讨论第24-30页
            3.1 多烯紫杉醇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第24-26页
                3.1.1 HPLC方法专属性第24-25页
                2.1.2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5页
                2.1.3 方法回收率实验第25-26页
            3.2 包载多烯紫杉醇(DTX)胶束的制备及评价第26-30页
                3.2.1 单因素考察第26-27页
                    3.2.1.1 有机溶剂种类的选择第26页
                    3.2.1.2 旋转蒸发温度的选择第26页
                    3.2.1.3 水化体积的影响第26-27页
                    3.2.1.4 投药量的选择第27页
                3.2.2 聚合物胶束的理化性质考察第27-28页
                    3.2.2.1 胶束的粒径和形态第27-28页
                    3.2.2.2 聚合物胶束的稳定性第28页
                3.2.3 聚合物胶束的体外释放第28-29页
                3.2.4 冻干保护剂的考察第29-30页
        4、小结第30-32页
第二章 聚合物胶束体内外靶向性及药效学评价第32-50页
    第一节 聚合物胶束体内外靶向性评价第32-44页
        1、材料与仪器第32-33页
            1.1 试药与试剂第32页
            1.2 仪器第32-33页
        2、实验方法第33-35页
            2.1 细胞的常规培养第33页
            2.2 载荧光探针香豆素.6胶束的制备第33页
            2.3 巨噬细胞的内吞作用第33-34页
            2.4 聚合物胶束的体外脑靶向性评价第34页
                2.4.1 BCECs细胞的定性摄取实验第34页
                2.4.2 BCECs细胞的定量摄取实验第34页
            2.5 聚合物胶束的体外脑靶向性评价第34-35页
                2.5.1 载近红外探针DiR胶束的制备第34页
                2.5.2 胶束的组织分布行为研究第34-35页
                2.5.3 胶束的离体组织分布行为研究第35页
        3、结果与讨论第35-43页
            3.1 聚合物胶束的细胞学考察第35-38页
                3.1.1 巨噬细胞的内吞作用第35-36页
                3.1.2 BCECs细胞的定性摄取实验第36-37页
                3.1.3 BCECs细胞的定量摄取实验第37-38页
            3.2 胶束的体内脑靶向性评价第38-43页
        4、小结第43-44页
    第二节 聚合物胶束体内外药效学评价第44-50页
        1、材料与仪器第44页
            1.1 试药与试剂第44页
            1.2 仪器第44页
        2、实验方法第44-46页
            2.1 细胞的常规培养第44-45页
            2.2 胶束体内外药效学评价第45页
                3.2.1 胶束体外抗脑胶质瘤药效学实验第45页
                2.2.2 胶束材料的细胞毒性实验第45页
            2.3 胶束体内抗神经胶质瘤药效学评价第45-46页
                2.3.1 脑胶质瘤裸鼠模型的建立第45-46页
                2.3.2 抗原位神经胶质瘤药效实验第46页
        3、结果与讨论第46-49页
            3.1 胶束体外药效学评价第46-47页
                3.1.1 胶束体外抗脑胶质瘤药效学实验第46-47页
                3.1.2 聚合物胶束材料的细胞毒性实验第47页
            3.2 胶束体内抗神经胶质瘤药效学评价第47-48页
                3.2.1 脑胶质瘤裸鼠模型的建立第47-48页
                3.2.2 抗原位神经胶质瘤药效实验第48页
            3.3 讨论第48-49页
        4、小结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7页
全文总结和展望第57-58页
硕士期间发表或者拟发表的论文和专利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点地梅石油醚萃取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下一篇:天然甾醇资源的利用--以雄烯二酮为原料的倍他米松、地塞米松新合成路线关键中间体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