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1 前言 | 第10-11页 |
1.2 顺酐的性质和用途 | 第11页 |
1.2.1 顺酐的物化性质 | 第11页 |
1.2.2 顺酐的用途 | 第11页 |
1.3 顺酐生产工艺概况 | 第11-13页 |
1.3.1 苯酐副产法 | 第11-12页 |
1.3.2 碳四馏分氧化法 | 第12页 |
1.3.3 苯氧化法 | 第12-13页 |
1.3.4 正丁烷氧化法 | 第13页 |
1.4 丁烷氧化法制顺酐 | 第13-17页 |
1.4.1 丁烷氧化法制顺酐反应式 | 第13页 |
1.4.2 丁烷氧化法工艺分类 | 第13-16页 |
1.4.3 丁烷氧化法产物回收工艺 | 第16-17页 |
1.5 顺酐产业发展概况 | 第17-18页 |
1.6 丁烷氧化制顺酐反应机理概述 | 第18-20页 |
1.6.1 丁烷选择性氧化制顺酐的反应机理 | 第18-19页 |
1.6.2 VPO催化剂作用机理 | 第19-20页 |
1.7 VPO催化剂的制备技术 | 第20-22页 |
1.7.1 还原剂和溶剂的种类对VP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20页 |
1.7.2 还原温度和时间对VP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20页 |
1.7.3 磷钒比对VP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20页 |
1.7.4 助催化元素对VP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20-21页 |
1.7.5 活化条件对VP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21页 |
1.7.6 载体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21页 |
1.7.7 干燥方法对VPO催化剂性能的影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2-30页 |
2.1 VPO催化剂的制备 | 第22-24页 |
2.1.1 主要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22-23页 |
2.1.2 VPO前驱体的制备 | 第23页 |
2.1.3 催化剂成型 | 第23-24页 |
2.1.4 前驱体活化 | 第24页 |
2.2 催化剂活性考评 | 第24-28页 |
2.2.1 催化剂活性评价实验装置及步骤 | 第24-25页 |
2.2.2 原料气丁烷含量分析 | 第25-26页 |
2.2.3 气相产物在线分析 | 第26-27页 |
2.2.4 固相产物分析 | 第27-28页 |
2.3 催化剂活性评价计算方法 | 第28-29页 |
2.3.1 丁烷转化率C计算 | 第28页 |
2.3.2 顺酐收率Y计算 | 第28页 |
2.3.3 选择性S计算 | 第28-29页 |
2.4 VPO催化剂的表征 | 第29-30页 |
2.4.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9页 |
2.4.2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 | 第29页 |
2.4.3 表面和断面形貌分析 | 第29页 |
2.4.4 元素组成和价态分析 | 第29页 |
2.4.5 钒离子平均价态分析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前驱体制备过程研究 | 第30-49页 |
3.1 有机溶剂的选择与配比 | 第30-35页 |
3.1.1 有机溶剂的选择 | 第30-33页 |
3.1.1.1 不同溶剂种类催化剂XRD及比表面积表征 | 第30-31页 |
3.1.1.2 不同溶剂种类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31-33页 |
3.1.2 溶剂配比的选择 | 第33-34页 |
3.1.3 溶剂与V205的比例对VP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 溶剂部分移出的影响 | 第35-37页 |
3.2.1 溶剂移出时间选择 | 第35-36页 |
3.2.2 溶剂移出量选择 | 第36-37页 |
3.3 磷酸浓度及磷钒比对VP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37-42页 |
3.3.1 磷酸浓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2 P/V比(磷钒比)的影响 | 第38-42页 |
3.3.2.1 不同P/V比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 第38-40页 |
3.3.2.2 P/V比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 第40-42页 |
3.4 助催化元素种类及添加量对VP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42-46页 |
3.4.1 助催化元素种类的选择 | 第42-45页 |
3.4.1.1 助催化元素种类对催化剂物相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1.2 助催化元素种类对催化剂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43页 |
3.4.1.3 助催化元素种类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3-45页 |
3.4.2 助催化元素Mo添加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3.5 VPO前驱体性能表征 | 第46-48页 |
3.5.1 前驱体XRD图谱分析 | 第46-47页 |
3.5.2 前驱体红外光谱分析 | 第47页 |
3.5.3 前驱体表面形貌分析 | 第47-4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催化剂活化条件研究 | 第49-57页 |
4.1 活化温度的影响 | 第49-51页 |
4.1.1 活化温度对催化剂物相和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49-50页 |
4.1.2 活化温度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4.2 活化气氛中水蒸气的影响 | 第51-53页 |
4.2.1 活化气氛中水蒸气含量对催化剂物相的影响 | 第52页 |
4.2.2 不同水蒸气含量对催化剂反应性能影响 | 第52-53页 |
4.3 活化气氛中氧含量的影响 | 第53-56页 |
4.3.1 氧含量对VPO催化剂物相组成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2 氧含量对VPO催化剂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55页 |
4.3.3 活化气氛氧含量对VPO催化剂性能影响 | 第55-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固定床反应工艺条件优化 | 第57-68页 |
5.1 温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 第57-59页 |
5.2 空速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 第59-61页 |
5.3 丁烷浓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 第61-63页 |
5.4 压力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 第63-65页 |
5.5 VPO催化剂稳定性实验 | 第65-6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 | 第74-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