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 1.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概述 | 第10-14页 |
| 1.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架构 | 第11页 |
| 1.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 第11-12页 |
| 1.2.3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3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 1.4 本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 QoS 路由 | 第16-28页 |
|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 QoS 路由问题 | 第16-18页 |
| 2.1.1 QoS 定义 | 第16页 |
| 2.1.2 无线传感器网络 QoS 路由基础 | 第16-17页 |
| 2.1.3 无线传感器网络 QoS 路由问题 | 第17-18页 |
|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 QoS 路由策略 | 第18-19页 |
| 2.2.1 QoS 性能参数选择 | 第18-19页 |
| 2.2.2 QoS 路由计算 | 第19页 |
| 2.2.3 QoS 路由维护 | 第19页 |
| 2.3 机会路由思想与 QoS 保障 | 第19-24页 |
| 2.3.1 机会路由思想 | 第19-21页 |
| 2.3.2 机会路由的优势 | 第21-22页 |
| 2.3.3 基于机会路由思想的 QoS 路由协议 | 第22-24页 |
| 2.4 典型 QoS 路由 | 第24-27页 |
| 2.4.1 SAR | 第24页 |
| 2.4.2 SPEED | 第24-25页 |
| 2.4.3 SOAR | 第25-26页 |
| 2.4.4 GeRaF | 第26页 |
| 2.4.5 QoS 路由研究方向 | 第26-27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基于虚拟网格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QoS 路由协议 | 第28-41页 |
| 3.1 网格系统模型 | 第28-32页 |
| 3.1.1 网络假设 | 第28-29页 |
| 3.1.2 虚拟网格形成 | 第29-30页 |
| 3.1.3 节点通信半径 | 第30页 |
| 3.1.4 定义及命题说明 | 第30-32页 |
| 3.2 GQOR 路由算法 | 第32-38页 |
| 3.2.1 网络初始化 | 第32-33页 |
| 3.2.2 基于拥塞状态自适应的网格前向路由 | 第33-35页 |
| 3.2.3 网格间基于机会路由的 QoS 路由机制 | 第35-38页 |
| 3.3 基于缓存队列的拥塞检测机制 | 第38-40页 |
| 3.3.1 即时更新模式的拥塞检测 | 第38-39页 |
| 3.3.2 定时更新模式的拥塞检测 | 第39-40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路由算法的性能分析及仿真 | 第41-60页 |
| 4.1 路由算法性的能理论分析 | 第41-47页 |
| 4.1.1 可靠性分析 | 第41-44页 |
| 4.1.2 时延分析 | 第44-47页 |
| 4.2 路由算法性能的仿真分析 | 第47-58页 |
| 4.2.1 仿真环境及基本参数设置 | 第47-49页 |
| 4.2.2 仿真实现说明 | 第49-51页 |
| 4.2.3 网络生命周期 | 第51-54页 |
| 4.2.4 网络可靠性 | 第54-55页 |
| 4.2.5 能耗均衡性 | 第55-58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 5.1 总结 | 第60页 |
| 5.2 展望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6-67页 |
|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67-68页 |
| 附录 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