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5-7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5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5-6页 |
1.3 章节安排 | 第6-7页 |
第二章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动机研究 | 第7-14页 |
2.1 国外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动机研究 | 第7-9页 |
2.2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 | 第9-10页 |
2.3 财务预警模型 | 第10-14页 |
2.3.1 Altman 的 Z 值模型 | 第11-12页 |
2.3.2 Ohlson 的 O 模型 | 第12页 |
2.3.3 Jones 的琼斯模型 | 第12页 |
2.3.4 修正后的琼斯模型 | 第12-13页 |
2.3.5 Dechow and Dichev 的 DD 应计质量模型 | 第13-14页 |
第三章 Beneish 的 M-score 模型 | 第14-20页 |
3.1 M-score 模型概述 | 第14-15页 |
3.2 M-score 公式 | 第15-18页 |
3.3 M-score 的局限性和扩展应用 | 第18-20页 |
第四章 对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财务数据的检测 | 第20-31页 |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20页 |
4.2 样本检测结果和分析 | 第20-26页 |
4.3 M-score 问题和解决方案 | 第26页 |
4.4 运用 M-score 检测 A 股上市公司 | 第26-28页 |
4.4.1 检测 A 股财务造假公司样本 | 第26-27页 |
4.4.2 造假案例研究 万福生科 | 第27-28页 |
4.5 M-score 小结 | 第28-29页 |
4.6 其他财务造假信号 | 第29-31页 |
第五章 中国上市公司诚信约束体系的重新构建 | 第31-3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附录 1 | 第36-37页 |
附录 2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41页 |
附件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