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三株植物内生菌及一株高等真菌化学成分的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页
目录第12-15页
插图和附表清单(先图后表)第15-17页
第一章 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第17-37页
    1.1 植物内生菌的起源第17页
    1.2 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第17-19页
        1.2.1 内生真菌第18页
        1.2.2 内生细菌第18-19页
        1.2.3 内生放线菌第19页
    1.3 植物内生菌的生物活性物质第19-37页
        1.3.1 含氮化合物第20-21页
        1.3.2 芳香类化合物第21-24页
        1.3.3 萜类及其苷类第24-26页
        1.3.4 甾体化合物第26-27页
        1.3.5 其他化合物第27-37页
第二章 虎皮楠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DCS31次生代谢成分的研究第37-50页
    2.1 前言第37-38页
    2.2 实验部分第38-44页
        2.2.1 实验仪器第38-39页
        2.2.2 实验材料第39页
        2.2.3 菌种鉴定第39-40页
        2.2.4 菌种发酵第40页
        2.2.5 提取与分离第40-44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4-50页
        2.3.1 实验结果第44-45页
        2.3.2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第45-46页
        2.3.3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第46-48页
        2.3.4 实验讨论第48-50页
第三章 虎皮楠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DCST12次生代谢成分的研究第50-56页
    3.1 实验部分第50-53页
        3.1.1 实验仪器第50页
        3.1.2 实验材料第50-51页
        3.1.3 菌种鉴定第51页
        3.1.4 菌种发酵第51-52页
        3.1.5 提取与分离第52-53页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3-56页
        3.2.1 实验结果第54页
        3.2.2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第54-55页
        3.2.3 实验讨论第55-56页
第四章 云南美登木内生放线菌Streptomyces sp.Ls76次生代谢成分的研究第56-66页
    4.1 前言第56-57页
    4.2 实验部分第57-61页
        4.2.1 实验仪器第57页
        4.2.2 实验材料第57-58页
        4.2.3 菌种鉴定第58页
        4.2.4 菌种发酵第58-59页
        4.2.5 提取与分离第59-61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1-66页
        4.3.1 实验结果第61页
        4.3.2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第61-64页
        4.3.3 化合物11体外细胞毒试验第64页
        4.3.4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第64页
        4.3.5 实验讨论第64-66页
第五章 高等真菌Stereum hirsutum FP-91666次生代谢成分的研究第66-80页
    5.1 前言第66-67页
    5.2 实验部分第67-75页
        5.2.1 实验仪器第67-68页
        5.2.2 实验材料第68页
        5.2.3 菌种发酵培养基筛选第68-71页
        5.2.4 菌种发酵第71-72页
        5.2.5 提取与分离第72-75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5-80页
        5.3.1 实验结果第75-76页
        5.3.2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第76-79页
        5.3.3 实验结论第79-80页
第六章 小结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91页
附录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极海冰细菌Pseudoalteromonas sp.的Trx与TrxR基因克隆、表达及特性分析
下一篇:海参循环水养殖系统建立及曝气生物滤池细菌多样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