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3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2-33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3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五、创新点与不足 | 第34-36页 |
第一章 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36-48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农村文化建设思想 | 第36-39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和重视农民的作用 | 第36-38页 |
二、列宁、斯大林的农村文化建设思想 | 第38-39页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文化建设思想 | 第39-45页 |
一、毛泽东的农村文化建设思想 | 第39-40页 |
二、邓小平的农村文化建设思想 | 第40-41页 |
三、江泽民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思想 | 第41-42页 |
四、胡锦涛的农村文化建设思想 | 第42-44页 |
五、十八大以来党的农村文化建设思想 | 第44-45页 |
第三节 西方文化产业发展的文明成果 | 第45-48页 |
一、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 | 第45-46页 |
二、英国伯明翰学派对文化产业的认可 | 第46-48页 |
第二章 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及条件 | 第48-70页 |
第一节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 第48-54页 |
一、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有助于农民脱贫致富 | 第48-49页 |
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 第49-51页 |
三、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 第51页 |
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 第51-54页 |
第二节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 | 第54-70页 |
一、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 第54-63页 |
二、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 第63-70页 |
第三章 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的特征与发展现状 | 第70-84页 |
第一节 农村文化产业的特征 | 第70-73页 |
一、农村文化产业的资源依赖性 | 第70-71页 |
二、农村文化产业的地域性 | 第71-72页 |
三、农村文化产业的群众性 | 第72页 |
四、农村文化产业的乡土性 | 第72-73页 |
第二节 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73-84页 |
一、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 第73-76页 |
二、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76-84页 |
第四章 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及市场开发 | 第84-100页 |
第一节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门类 | 第84-90页 |
一、农村文化手工业 | 第84-87页 |
二、农村文化旅游业 | 第87-89页 |
三、农村文化演艺业 | 第89-90页 |
第二节 农村文化市场开发 | 第90-100页 |
一、农村文化市场 | 第90-91页 |
二、农村文化市场开发战略 | 第91-93页 |
三、文化手工业市场开发——以惠安石雕为例 | 第93-95页 |
四、文化旅游业市场开发——以闽西红色文化旅游为例 | 第95-97页 |
五、文化演艺业市场开发——以南安蓉中村演艺业发展为例 | 第97-100页 |
第五章 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原则及路径探究 | 第100-144页 |
第一节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原则 | 第100-110页 |
一、以人为本原则 | 第100-101页 |
二、因地制宜原则 | 第101-103页 |
三、城乡联合原则 | 第103-105页 |
四、“三贴近”原则 | 第105-107页 |
五、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 | 第107-108页 |
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 | 第108-110页 |
第二节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究 | 第110-144页 |
一、建立农村文化资源评估体系 | 第110-119页 |
二、优化农村文化产业布局 | 第119-127页 |
三、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 第127-133页 |
四、建立健全现代农村文化市场体系 | 第133-138页 |
五、营造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良好氛围 | 第138-144页 |
结论 | 第144-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54-156页 |
致谢 | 第156-158页 |
个人简历 | 第158-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