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标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1. 内部数据分析和内部访谈 | 第11页 |
1.3.2. 信息搜集 | 第11页 |
1.3.3 实地调查 | 第11-12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3-17页 |
2.1 市场营销 | 第13-15页 |
2.1.1 4P 营销组合 | 第13-15页 |
2.1.2 4C 营销组合 | 第15页 |
2.1.3 4R 营销组合 | 第15页 |
2.2 目标市场营销 | 第15-16页 |
2.2.1 市场细分 | 第15页 |
2.2.2 市场定位 | 第15-16页 |
2.3 整合营销传播 | 第16-17页 |
2.3.1 广告 | 第16页 |
2.3.2 促销 | 第16页 |
2.3.3 公共关系 | 第16页 |
2.3.4 人员推销与直复营销 | 第16-17页 |
第三章 新疆运营商的高校新生市场及促销策略现状分析 | 第17-27页 |
3.1 中国移动新疆高校新生用户情况 | 第17-20页 |
3.1.1 中国移动新疆高校新生用户概况 | 第17-18页 |
3.1.2 新疆移动高校市场竞争情况 | 第18-20页 |
3.2 新疆移动高校新生市场现行策略分析 | 第20-24页 |
3.2.1 产品和定价概况 | 第20-23页 |
3.2.2 分销渠道概况 | 第23页 |
3.2.3 促销策略概况及优劣势 | 第23-24页 |
3.3 新疆联通现行高校新生市场策略概况 | 第24-25页 |
3.3.1 新疆联通在高校市场的优、劣势 | 第24-25页 |
3.3.2 新疆联通高校新生市场促销策略概况 | 第25页 |
3.4 新疆电信现行高校新生市场策略概况 | 第25-27页 |
3.4.1 新疆电信在高校市场的优、劣势 | 第25-26页 |
3.4.2 新疆电信高校新生市场促销策略概况 | 第26-27页 |
第四章 新疆移动高校新生市场促销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27-34页 |
4.1 产品优势逐渐丧失 | 第27-28页 |
4.1.1 产品趋于同质化 | 第27-28页 |
4.1.2 品牌优势减弱 | 第28页 |
4.2 促销管理组织力不足 | 第28-31页 |
4.2.1 组织架构不科学、明晰 | 第28-29页 |
4.2.2 与其他细分市场的管理同质化严重 | 第29页 |
4.2.3 一卡通推行缓慢,应用不足 | 第29-30页 |
4.2.4 未建立标准的管理流程 | 第30-31页 |
4.3 促销目标陷入 KPI 的误区 | 第31-32页 |
4.3.1 促销目标短视 | 第31页 |
4.3.2 过度营销 | 第31-32页 |
4.4 关系营销难度增强 | 第32-33页 |
4.4.1 新生维权意识增强 | 第32页 |
4.4.2 监管更加严格 | 第32-33页 |
4.5 传播环境的不断变化 | 第33-34页 |
4.5.1 传统载体向网络传播的发展 | 第33页 |
4.5.2 来自互联网企业的竞争 | 第33-34页 |
第五章 新疆移动高校新生市场促销策略的调整—以石河子高校为例 | 第34-40页 |
5.1 高校新生市场的广告策略 | 第34-36页 |
5.1.1 广告的目标和受众的接触点选择 | 第34-35页 |
5.1.2 广告的策略 | 第35-36页 |
5.2 高校新生市场的促销方式 | 第36-37页 |
5.2.1 分阶段、高额度的话费补贴和实物礼品促销 | 第36页 |
5.2.2 低门槛的协议终端 | 第36-37页 |
5.2.3 更多的赠送附加产品 | 第37页 |
5.2.4 实物奖励 | 第37页 |
5.3 高校新生市场的公共关系 | 第37-38页 |
5.3.1 面向新生及其家长的公共关系 | 第37-38页 |
5.3.2 面向校方的公共关系 | 第38页 |
5.4 高校新生市场的人员推销 | 第38-39页 |
5.4.1 人员推销的管理 | 第38-39页 |
5.4.2 人员推销的过程 | 第39页 |
5.5 高校新生市场的直复营销 | 第39-40页 |
5.5.1 直递邮件 | 第39页 |
5.5.2 电话和网络营销 | 第39-40页 |
第六章 新疆移动高校新生市场促销策略实施建议 | 第40-46页 |
6.1 新生市场促销目标的重新定义 | 第40页 |
6.1.1 目标市场规模、收益和成本的核定 | 第40页 |
6.1.2 促销效果的评估 | 第40页 |
6.2 更新资费产品保持优势 | 第40-41页 |
6.2.1 进一步了解新生用户需求 | 第41页 |
6.2.2 改变流量经营误区 | 第41页 |
6.3 完善高校的渠道建设 | 第41-42页 |
6.3.1 建立完善的直销渠道体系 | 第41页 |
6.3.2 实体渠道优化 | 第41-42页 |
6.3.3 自助设备独立运营 | 第42页 |
6.4 加强高校品牌建设 | 第42页 |
6.5 与高校灵活多样的合作 | 第42-43页 |
6.6 兼顾高校其他细分市场的连续营销 | 第43页 |
6.7 提升网络营销能力创新商业模式 | 第43-44页 |
6.8 建立直递邮件的闭环服务平台 | 第44页 |
6.9 充分推动企业级信息化在高校的应用 | 第44-45页 |
6.9.1 完善现有已推广的企业级信息化应用 | 第44页 |
6.9.2 移植其他优秀的企业级信息化应用产品进入高校 | 第44-45页 |
6.9.3 挖掘和推动新的企业级信息化应用 | 第45页 |
6.10 实行高校市场项目化管理组织结构 | 第45-4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51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