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危险货物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2 液态危险货物概况与风险理论 | 第15-22页 |
2.1 危险货物概念与类型 | 第15-16页 |
2.2 液态危险货物运输基本状况 | 第16-17页 |
2.3 液态危险货物运输的特点 | 第17-18页 |
2.4 风险的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2.4.1 风险 | 第18-19页 |
2.4.2 风险评价方法 | 第19页 |
2.4.3 事故致因理论概述 | 第19-20页 |
2.4.4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流程 | 第20-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液态危险货物运输风险性因素及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2-29页 |
3.1 人员因素 | 第22-23页 |
3.2 管理因素 | 第23-25页 |
3.3 设备及设施因素 | 第25-26页 |
3.4 环境因素 | 第26页 |
3.5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6-2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4 液态危险货物铁路运输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9-37页 |
4.1 聚类分析方法 | 第29页 |
4.2 改进型聚类分析方法 | 第29-33页 |
4.2.1 基本原理 | 第29-31页 |
4.2.2 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聚类分析 | 第31-33页 |
4.3 指标体系权重的计算确定 | 第33-3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5 液态危险货物铁路运输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7-57页 |
5.1 云理论概述 | 第37页 |
5.2 正态云模型 | 第37-42页 |
5.2.1 云的定义 | 第38页 |
5.2.2 云的数字特征 | 第38-39页 |
5.2.3 云发生器算法 | 第39-40页 |
5.2.4 虚拟云理论 | 第40-42页 |
5.3 基于云模型的液态危险货物铁路运输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2-47页 |
5.3.1 建立指标集 | 第42-43页 |
5.3.2 建立权重集 | 第43页 |
5.3.3 收集评价数据 | 第43页 |
5.3.4 指标的云模型表示 | 第43-45页 |
5.3.5 系统的虚拟云表示 | 第45-46页 |
5.3.6 实际云与标准云相似度的计算 | 第46-47页 |
5.4 基于云模型的液态危险货物铁路运输风险评价实证研究 | 第47-56页 |
5.4.1 实例概况 | 第47页 |
5.4.2 获得评分数据 | 第47-48页 |
5.4.3 人员因素指标浮动云 | 第48-49页 |
5.4.4 管理因素指标浮动云 | 第49-51页 |
5.4.5 设备设施因素指标浮动云 | 第51-52页 |
5.4.6 环境因素指标浮动云 | 第52-53页 |
5.4.7 系统风险状况综合云 | 第53-5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结论 | 第57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