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导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8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 | 第14-18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8-19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5 研究创新和不足 | 第19-21页 |
1.5.1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 | 第20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概述 | 第21-34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2.1.1 农民工 | 第21-22页 |
2.1.2 农民工市民化 | 第22-23页 |
2.2 理论概述 | 第23-31页 |
2.2.1 人口迁移理论 | 第23-26页 |
2.2.2 公共服务理论 | 第26-29页 |
2.2.3 社会融合理论 | 第29-31页 |
2.3 理论适用性 | 第31-34页 |
3.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 第34-38页 |
3.1 数据来源 | 第34页 |
3.2 样本特征 | 第34-38页 |
3.2.1 性别与年龄、婚姻状况 | 第35页 |
3.2.2 文化程度 | 第35-36页 |
3.2.3 月收入 | 第36页 |
3.2.4 行业 | 第36-38页 |
4. 湖北省农民工市民化现状 | 第38-64页 |
4.1 城镇就业 | 第38-40页 |
4.2 社会保险 | 第40-43页 |
4.3 子女教育 | 第43-44页 |
4.4 居住情况 | 第44-45页 |
4.5 城镇落户意愿 | 第45-48页 |
4.6 政治参与 | 第48-52页 |
4.7 社会网络 | 第52-55页 |
4.8 社会融入 | 第55-58页 |
4.9 文化生活 | 第58-60页 |
4.10 现代性观念 | 第60-64页 |
5. 湖北省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64-71页 |
5.1 户籍制度改革难深入,对农民工市民化掣肘明显 | 第64-65页 |
5.1.1 现行户籍制度分割了城市劳动力市场,弱化了农民工就业能力 | 第64页 |
5.1.2 现行户籍制度弱化了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市民化意愿 | 第64-65页 |
5.1.3 现行户籍制度容易滋生城市歧视,不利于农民工市民化 | 第65页 |
5.2 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难,教育过程存在不公 | 第65-66页 |
5.2.1 入学条件多,农民工子女容易被拒之门外 | 第65-66页 |
5.2.2 教学过程存在不公,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利无法得到全部保障 | 第66页 |
5.3 土地制度保障功能强、流动性弱,不利于农民工自由迁移 | 第66-67页 |
5.4 农民工社会保障面临多重困扰,保险关系转移有待顺畅 | 第67-68页 |
5.4.1 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保参保率低 | 第67页 |
5.4.2 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存在障碍 | 第67-68页 |
5.5 农民工在城市和农村的民主政治权利难以得到保障 | 第68页 |
5.6 农民工社区生活单一,不利于社会融合 | 第68-69页 |
5.7 农民工发展障碍多,难以向上流动 | 第69-71页 |
6. 促进湖北省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 第71-77页 |
6.1 破除户籍坚冰,促进农民工在城乡间自由流动 | 第71页 |
6.2 创造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条件,促进教育公平 | 第71-72页 |
6.3 保护农民工土地利益,使其甩脱入城思想包袱 | 第72-73页 |
6.4 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顺畅转移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 | 第73-74页 |
6.5 丰富农民工社区文化生活,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入 | 第74页 |
6.6 中小城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工就地市民化 | 第74-75页 |
6.7 以技能发展为突破口,帮助农民工解决发展难题 | 第75-77页 |
7.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