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纤维素 | 第13-15页 |
1.1.1 纤维素概述 | 第13页 |
1.1.2 纤维素的分子结构和超分子结构 | 第13-14页 |
1.1.3 纤维素的亚结晶结构 | 第14-15页 |
1.1.4 纤维素的化学性质 | 第15页 |
1.2 微晶纤维素 | 第15-18页 |
1.2.1 微晶纤维素的概念及特性 | 第15-16页 |
1.2.2 微晶纤维素的制备 | 第16页 |
1.2.3 微晶纤维素的应用 | 第16-17页 |
1.2.4 微晶纤维素改性 | 第17-18页 |
1.3 纤维素的氧化 | 第18-19页 |
1.3.1 非选择性氧化 | 第18页 |
1.3.2 选择性氧化 | 第18-19页 |
1.4 TEMPO体系对纤维素的氧化改性 | 第19-22页 |
1.4.1 TEMPO及其氧化体系 | 第19-20页 |
1.4.2 TEMPO/NaClO/NaBr体系 | 第20-21页 |
1.4.3 TEMPO/NaClO/NaClO_2体系 | 第21-22页 |
1.5 纤维素基金属离子吸附剂 | 第22-23页 |
1.5.1 纤维素基金属离子吸附剂的种类 | 第22页 |
1.5.2 氧化纤维素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及应用 | 第22-23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TEMPO/NaClO/NaClO_2体系对微晶纤维素的氧化改性研究 | 第25-38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5-28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5页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5-26页 |
2.1.3 TEMPO/NaClO/NaClO_2体系对微晶纤维素的氧化 | 第26页 |
2.1.4 羧基含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2.1.5 FTIR检测 | 第27页 |
2.1.6 TGA检测 | 第27-28页 |
2.1.7 固相~(13)C-NMR检测 | 第28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8-37页 |
2.2.1 反应时间对纤维素羧基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2.2.2 TEMPO用量对纤维素羧基含量的影响 | 第29页 |
2.2.3 NaClO用量对纤维素羧基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2.2.4 NaClO_2用量对纤维素羧基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2.2.5 反应温度对纤维素羧基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2.2.6 FTIR分析 | 第32-33页 |
2.2.7 TGA分析 | 第33-35页 |
2.2.8 ~(13)C-NMR分析 | 第35-3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TEMPO/NaClO/NaClO_2体系氧化微晶纤维素的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 | 第38-51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8-41页 |
3.1.1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9页 |
3.1.3 微晶纤维素的氧化改性 | 第39页 |
3.1.4 羧基含量的测定 | 第39-40页 |
3.1.5 XRD检测 | 第40页 |
3.1.6 聚合度测定 | 第40-41页 |
3.1.7 SEM检测 | 第41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1-50页 |
3.2.1 动力学理论推导 | 第41-44页 |
3.2.2 动力学分析 | 第44-46页 |
3.2.3 XRD分析 | 第46-48页 |
3.2.4 聚合度分析 | 第48-49页 |
3.2.5 SEM分析 | 第49-5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氧化微晶纤维素对Ag~+的吸附作用 | 第51-66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51-54页 |
4.1.1 实验原料 | 第51-52页 |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52页 |
4.1.3 氧化微晶纤维素对Ag~+的吸附 | 第52页 |
4.1.4 ICP检测 | 第52-53页 |
4.1.5 EDS检测 | 第53页 |
4.1.6 FTIR检测 | 第53-54页 |
4.1.7 TGA检测 | 第54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4-65页 |
4.2.1 溶液pH对氧化微晶纤维素吸附Ag~+吸附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4.2.2 吸附时间对氧化微晶纤维素吸附Ag~+吸附量的影响 | 第55页 |
4.2.3 吸附动力学模型分析 | 第55-57页 |
4.2.4 吸附等温线 | 第57-59页 |
4.2.5 热力学分析 | 第59-60页 |
4.2.6 EDS分析 | 第60-62页 |
4.2.7 FTIR分析 | 第62-63页 |
4.2.8 TGA分析 | 第63-6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6-68页 |
5.1 结论 | 第66-67页 |
5.2 创新点 | 第67页 |
5.3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