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pH敏感壳聚糖纳米凝胶药物载体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0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抗肿瘤药物分类第13-15页
        1.2.1 小分子药物第13-14页
        1.2.2 生物大分子药物第14-15页
    1.3 纳米药物载体第15-16页
    1.4 纳米凝胶第16-17页
    1.5 常用的纳米凝胶材料第17-21页
        1.5.1 合成高分子材料第17-18页
            1.5.1.1 聚乙二醇第17-18页
            1.5.1.2 聚丙烯酸第18页
            1.5.1.3 聚多肽第18页
            1.5.1.4 聚乙烯醇第18页
        1.5.2 天然高分子材料第18-21页
            1.5.2.1 葡聚糖第19页
            1.5.2.2 壳聚糖第19-20页
            1.5.2.3 透明质酸第20页
            1.5.2.4 羧甲基纤维素第20-21页
    1.6 纳米凝胶的制备方法第21-23页
        1.6.1 纳米凝胶的自组装法第21-22页
        1.6.2 纳米凝胶的单体聚合法第22-23页
        1.6.3 纳米凝胶的化学交联法第23页
    1.7 智能响应性纳米凝胶第23-26页
        1.7.1 pH响应性纳米凝胶第24-25页
        1.7.2 温度响应性纳米凝胶第25页
        1.7.3 氧化还原性纳米凝胶第25-26页
    1.8 纳米凝胶的应用第26-27页
    1.9 论文的选题及主要内容第27-30页
第二章 新型酸敏感交联剂和改性壳聚糖的合成第30-41页
    2.1 引言第30-31页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31-32页
        2.2.1 实验试剂第31页
        2.2.2 实验仪器第31-32页
    2.3 实验方法第32-34页
        2.3.1 甲基丙烯酰胺类原酸酯单体(OEAM)的合成第32-33页
        2.3.2 丁二酰化壳聚糖(SCS)的合成第33页
        2.3.3 甲基丙烯酰胺化的丁二酰化壳聚糖(MASCS)的合成第33-34页
    2.4 合成产物的表征第34-35页
        2.4.1 OEAM的核磁共振表征第34页
        2.4.2 OEAM的质谱表征第34页
        2.4.3 OEAM的元素分析表征第34页
        2.4.4 SCS的红外光谱表征第34页
        2.4.5 SCS的X射线衍射表征第34页
        2.4.6 SCS的羧化程度第34-35页
        2.4.7 MASCS的核磁共振氢谱表征第35页
    2.5 结果与讨论第35-39页
        2.5.1 OEAM的核磁共振谱图分析第35-36页
        2.5.2 OEAM的质谱分析第36页
        2.5.3 OEAM的元素分析结果第36-37页
        2.5.4 SCS的红外光谱分析第37页
        2.5.5 SCS的X射线衍射分析第37-38页
        2.5.6 SCS的羧化程度分析第38-39页
        2.5.7 MASCS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第39页
    2.6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酸敏感的壳聚糖纳米凝胶的制备与表征第41-50页
    3.1 引言第41页
    3.2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41-42页
        3.2.1 实验材料第41-42页
        3.2.2 实验仪器第42页
    3.3 实验方法第42-44页
        3.3.1 纳米凝胶的制备第42页
        3.3.2 粒径分布及电荷表征第42-43页
        3.3.3 纳米凝胶的组成第43页
        3.3.4 纳米凝胶的形貌观察第43页
        3.3.5 pH敏感性考察第43-44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4-48页
        3.4.1 纳米凝胶的制备第44-45页
        3.4.2 粒径分布和电位表征第45页
        3.4.3 纳米凝胶的组成第45-46页
        3.4.4 纳米凝胶的形貌观察第46-47页
        3.4.5 pH敏感性考察第47-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酸敏感的壳聚糖纳米凝胶的载药及体外表征第50-66页
    4.1 引言第50-51页
    4.2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51-52页
        4.2.1 实验材料第51页
        4.2.2 实验仪器第51-52页
    4.3 实验方法第52-57页
        4.3.1 不同pH缓冲溶液的配置第52页
        4.3.2 阿霉素盐酸盐(DOX·HCl)的标准曲线绘制第52-53页
        4.3.3 负载DOX的纳米凝胶的制备第53页
        4.3.4 负载DOX的纳米凝胶的稳定性第53页
        4.3.5 载药纳米凝胶的体外药物释放第53-54页
        4.3.6 细胞培养第54-55页
        4.3.7 纳米凝胶的体外细胞毒性第55页
        4.3.8 纳米凝胶降解产物的体外细胞毒性第55-56页
        4.3.9 负载DOX的纳米凝胶的细胞毒性第56页
        4.3.10 纳米凝胶在2D细胞模型中的摄取第56页
        4.3.11 流式分析第56页
        4.3.12 SH-SY5Y 3-D细胞的培养第56-57页
        4.3.13 负载DOX的纳米凝胶在3-D细胞中的渗透第57页
        4.3.14 负载DOX的纳米凝胶在3-D细胞中的毒性第57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7-65页
        4.4.1 负载DOX的纳米凝胶的制备第57-58页
        4.4.2 负载DOX的纳米凝胶的稳定性第58-59页
        4.4.3 载药纳米凝胶的体外药物释放第59-60页
        4.4.4 纳米凝胶的细胞毒性第60-61页
        4.4.5 纳米凝胶在2D细胞模型中的摄取第61-62页
        4.4.6 负载DOX的纳米凝胶在3-D细胞中的渗透第62-63页
        4.4.7 负载DOX的纳米凝胶在3-D细胞中的毒性第63-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酸敏感的载药壳聚糖纳米凝胶的体内抗肿瘤第66-76页
    5.1 引言第66页
    5.2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66-67页
        5.2.1 实验材料第66-67页
        5.2.2 实验仪器第67页
    5.3 实验方法第67-69页
        5.3.1 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第67页
        5.3.2 药物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第67-68页
            5.3.2.1 药物动力学研究第67-68页
            5.3.2.2 药物在小鼠组织中的分布第68页
        5.3.3 小鼠体内抗肿瘤效果第68-69页
        5.3.4 小鼠组织学分析第69页
        5.3.5 统计学分析第69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69-75页
        5.4.1 药物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第69-71页
            5.4.1.1 药物动力学研究第69-70页
            5.4.1.2 药物在小鼠组织中的分布第70-71页
        5.4.3 小鼠体内抗肿瘤效果第71-74页
        5.4.4 小鼠组织学分析第74-75页
    5.5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结论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8页
致谢第88-8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参与游泳影响因素的研究
下一篇:"先学后教,当堂达标"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