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我国信用债券评级问题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9-13页
   ·本文的研究背景第9页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0-11页
   ·本文的基本框架第11页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11-13页
2. 信用债券评级的基本理论第13-21页
   ·信用评级与信用债券的定义第13页
   ·信用债券评级的常见分类第13-14页
     ·信用债券主体评级与债项评级第13页
     ·信用债外部评级与内部评级第13-14页
   ·债券信用评级的等级符号第14-15页
   ·信用评级的作用第15页
   ·信用债券外部评级考虑的基本因素第15-18页
   ·信用评级展望与信用观察第18-21页
3. 我国信用债券评级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第21-35页
   ·我国信用评级的引进和发展第21-22页
     ·初步创立和整顿阶段第21页
     ·探索和再次整顿阶段第21-22页
     ·规范发展阶段第22页
   ·我国信用评级市场概况第22-25页
     ·主要的信用评级机构第22-24页
     ·信用债券评级市场的规模及结构第24-25页
   ·我国近年信用债券信用评级分布的分析第25-35页
     ·2007年至2010年间发行的短期融资券的评级分布第25-27页
     ·2008年至2010年间发行的中期票据的评级分布第27-29页
     ·2008年至2010年间发行的企业债的评级分布第29-35页
4. 我国信用债券评级的影响力及稳定性分析第35-43页
   ·信用评级对信用债券市场发行利率的影响力大小分析第35-36页
   ·信用评级上调及上调对收益率的影响第36-41页
     ·信用评级上调的短期融资券发行人家数第36-38页
     ·信用评级上调的中期票据发行人家数第38-39页
     ·信用评级上调的企业债发行人家数第39-41页
     ·我国信用评级上调的合理性及对收益率的影响第41页
   ·信用评级下调的信用债发行人家数第41-42页
   ·我国的信用债券的信用展望和信用观察情况第42-43页
5. 担保对我国信用债券的增信效果分析第43-53页
   ·第三方担保的增信效果分析第43-49页
     ·第三方担保增信效果的理论第43-45页
     ·我国第三方担保增信效果分析第45-49页
     ·我国第三方担保存在的问题第49页
   ·资产抵质押的增信效果分析第49-53页
     ·资产抵押增信效果的理论第49-50页
     ·我国资产抵质押的增信效果分析第50-52页
     ·我国资产抵质押担保的风险第52-53页
6. 目前我国信用债券评级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第53-63页
   ·目前我国信用债券评级存在的诸多问题第53-56页
     ·评级结果无法用违约率进行检验第53页
     ·一些评级机构评定的信用等级不合理第53-54页
     ·不同评级机构给出的评级差别很大第54页
     ·上调和下降评级分布不合理第54页
     ·信用评级调整表现出滞后性第54页
     ·评级展望和评级观察流于形式第54-55页
     ·债券市场多头监管导致评级机构多而混乱第55页
     ·政府主导的监管机制导致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失效第55页
     ·政府准入制度导致信用债券之间存在不合理的流动性利差第55-56页
   ·我国建立内部评级的必要性和现状第56-58页
     ·银监会对银行的内部评级的要求第57页
     ·保监会对保险机构的内部评级要求第57-58页
   ·信用债券评级的发展方向第58-63页
     ·评级公司应该建立起声誉资本第58页
     ·缓解评级的利益冲突第58-59页
     ·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第59页
     ·加强评级行业自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第59页
     ·进一步推进双评级制度第59-60页
     ·信用债券市场自身的创新与发展第60-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第65-66页
后记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管理与发展研究
下一篇: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盈余管理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