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基于钨酸盐的晶态功能村料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49页
    1.1 多金属氧酸盐概述第12-14页
    1.2 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方法第14-17页
        1.2.1 合成策略与方法第14-16页
        1.2.2 建筑块(Building Blocks)第16-17页
    1.3 新型多金属氧酸盐簇合物的研究第17-28页
        1.3.1 新型同多酸阴离子簇第17-19页
        1.3.2 新型杂多酸阴离子簇第19-23页
        1.3.3 新型多酸基高核簇第23-28页
    1.4 基于多金属氧酸盐网络(POM Networks)的研究第28-41页
        1.4.1 多酸基纯无机骨架第28-33页
        1.4.2 多酸基金属有机骨架 (POMOFs)第33-41页
    1.5 选题依据及目的第41-42页
    1.6 实验试剂及测试方法第42-43页
        1.6.1 实验试剂第42页
        1.6.2 测试方法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9页
第二章 基于简单钨酸盐构筑的新型金属氧簇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第49-70页
    2.1 引言第49-50页
    2.2 合成第50页
        2.2.1 [Mn_(-12)(CH_(3)COO)_(16)(H_(2)O)_(4)O_(12)]·2CH_3COOH·4H_2O的合成第50页
        2.2.2 (CH_3NH_2CH_3)_(6)[H_6(WO_5)_3W_(14_)Mn~III_2O_(44_Cl_2]·4H_2O (1)的合成第50页
        2.2.3 合成讨论第50页
    2.3 结构第50-53页
        2.3.1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第50-51页
        2.3.2 晶体结构描述第51-53页
    2.4 表征第53-57页
        2.4.1 红外光谱第53-54页
        2.4.2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第54-55页
        2.4.3 粉末衍射分析第55-56页
        2.4.4 热重分析第56页
        2.4.5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56-57页
    2.5 性质研究第57-65页
        2.5.1 磁学性质第57页
        2.5.2 溶液稳定性第57-61页
        2.5.3 电化学性质第61-63页
        2.5.4 光催化产氢性能第63-65页
    2.6 小结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第三章 基于缺位Dawson型多酸构筑的无机骨架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 593.1 引言第70-95页
    3.1 引言第70-71页
    3.2 合成第71-72页
        3.2.1 K_(28)Li_5[H_7P_8W_(48)O_(184)]·92H_2O的合成第71页
        3.2.2 K_(12)[H_2P_2W_(12)O_(48)]·24H_2O的合成第71页
        3.2.3 Na_8Li_8Co_5[Co_(5.5)(H_2O)_(19)P_8W_(48.5)O_(184)]·60H_2O (2)的合成第71页
        3.2.4 K_2Na_4Li_(11)Co_5[Co_7(H_2O)_(28)P_8W_(48)O_(184)]Cl·59H_2O (3)的合成第71页
        3.2.5 K_2Na_4Li Co_(11)[Co_8(H_2O)_(32)P_8W_(48)O_(184)](CH_3COO)_(4_Cl·47H_2O (4)的合成第71-72页
        3.2.6 合成讨论第72页
    3.3 结构第72-78页
        3.3.1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第72-74页
        3.3.2 晶体结构描述第74-78页
    3.4 表征第78-82页
        3.4.1 红外光谱第78-79页
        3.4.2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第79-80页
        3.4.3 粉末衍射分析第80页
        3.4.4 热重分析第80-82页
    3.5 性质研究第82-90页
        3.5.1 颜色的可逆转化第82-83页
        3.5.2 磁学性质第83-85页
        3.5.3 溶液稳定性第85-86页
        3.5.4 电化学性质第86-87页
        3.5.5 光催化产氢性能第87-90页
    3.6 小结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第四章 基于Keggin/Dawson型多酸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 844.1 引言第95-123页
    4.1 引言第95-96页
    4.2 合成第96-98页
        4.2.1 [Cd(Htrz)_3]_(2)[Si W_(12)O_(40)]·2H_2O (5)的合成第96页
        4.2.2 [Co_2(H_2O)_(2)(Htrz)_(5)][Si W_(12_O_(40)]·2.5H_2O (6)的合成第96页
        4.2.3 [Zn_5(Htrz)_8(trz)_2(H2O)_8][Si W_(12)O_(40)]_2·10H_2O (7)的合成第96-97页
        4.2.4 [CuI_2Cu~II_4(Htrz)_4(trz)_4Cl_2][Ge W_(12)O_(40)]·15H_2O (8)的合成第97页
        4.2.5 [CuI_2Cu~II_4(Htrz)_4(trz)_4Cl_2][Si W_(12)O_(40)]·15H_2O (9)的合成第97页
        4.2.6 K_2Na_2(H2O)_2[Co_(11)(trz)_(14)(H_2O)_(14)][P_2W_(18)O_(62)]_2·29H_2O (10)的合成第97页
        4.2.7 [Cu_(12)(trz)_(10)(Htrz)_2(OH)_4(SO4)_2(H_2O)_6][P_2W_(18)O_(62)]·28H_2O (11)的合成第97-98页
    4.3 结构第98-109页
        4.3.1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第98-100页
        4.3.2 晶体结构描述第100-109页
    4.4 表征第109-113页
        4.4.1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第109-111页
        4.4.2 粉末衍射分析第111-112页
        4.4.3 热重分析第112-113页
    4.5 性质研究第113-119页
        4.5.1 磁学性质第113-115页
        4.5.2 电化学性质第115-116页
        4.5.3 光催化性能第116-119页
    4.6 小结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3页
第五章 多酸基金属有机多孔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第123-146页
    5.1 引言第123-124页
    5.2 合成第124页
        5.2.1 K_6P_2W_(18)O_(62)·15H_2O的合成第124页
        5.2.2 [Cu_3(μ_3-OH)(H_2O)_3(atz)3]_3[P_2W_(18)O_62]·14H_2O (12)的合成第124页
        5.2.3 (H_2mim)[Ni~III(Hmim)_4][H_2Si W_11Ni~IIO_(39)(Hmim)]·3H_2O (13)的合成第124页
    5.3 结构第124-131页
        5.3.1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第124-125页
        5.3.2 晶体结构描述第125-131页
    5.4 表征第131-136页
        5.4.1 红外光谱第131-132页
        5.4.2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第132-133页
        5.4.3 粉末衍射分析第133-134页
        5.4.4 热重分析第134-135页
        5.4.5 X-射线光电子(XPS)能谱第135-136页
    5.5 性质研究第136-142页
        5.5.1 磁学性质第136-137页
        5.5.2 稳定性第137-139页
        5.5.3 质子传导性第139-142页
    5.6 小结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46页
致谢第146-149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酸基氰根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
下一篇:基于甲亚胺的环合及氧化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