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6-7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6-7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7-8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分析框架 | 第8-9页 |
1.3.1 本文研究内容 | 第8页 |
1.3.2 本文分析框架 | 第8-9页 |
1.4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 | 第9-10页 |
第二章 信用风险模型概述 | 第10-14页 |
2.1 信用风险的理论 | 第10-11页 |
2.1.1 结构信用模型 | 第10页 |
2.1.2 简化形式信用模型 | 第10-11页 |
2.1.3 不完全信息信用模型 | 第11页 |
2.2 实务化的信用风险模型 | 第11-13页 |
2.2.1 KMV模型 | 第11页 |
2.2.2 Z-Score模型 | 第11-12页 |
2.2.3 CreditMetrics模型 | 第12页 |
2.2.4 CreditRisk+模型 | 第12-13页 |
2.2.5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 | 第13页 |
2.3 本文所选用的模型 | 第1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三章 中国信用债市场概述 | 第14-22页 |
3.1 中国信用债市场的发展及概况 | 第14-18页 |
3.1.1 信用债市场的发展 | 第14-16页 |
3.1.2 信用债市场的概况 | 第16-18页 |
3.2 公司债的发展及概况 | 第18-21页 |
3.2.1 公司债的发展 | 第18-19页 |
3.2.2 公司债相较于其他信用债的特点 | 第19-20页 |
3.2.3 公司债概况 | 第20-2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四章 KMV模型概述及模型构建 | 第22-36页 |
4.1 KMV模型综述 | 第22-28页 |
4.1.1 KMV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4.1.2 KMV模型的概念框架 | 第24-25页 |
4.1.3 KMV模型的计算步骤 | 第25-27页 |
4.1.4 KMV模型的优缺点 | 第27-28页 |
4.2 研究思路以及模型构建 | 第28-35页 |
4.2.1 实证研究思路 | 第28-29页 |
4.2.2 样本的选取及统计描述 | 第29-31页 |
4.2.3 参数的选择及设定 | 第31-34页 |
4.2.4 本文所使用的模型输出结果 | 第34-3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五章 KMV模型在中国公司债市场适用性的实证研究 | 第36-53页 |
5.1 KMV模型与信用评级的一致性研究 | 第36-43页 |
5.1.1 公司债信用评级概述 | 第36-38页 |
5.1.2 KMV模型与信用评级一致性研究 | 第38-43页 |
5.2 KMV模型对信用风险事件的识别能力研究 | 第43-48页 |
5.2.1 信用风险事件概述 | 第43-44页 |
5.2.2 KMV模型对信用风险事件的识别能力 | 第44-48页 |
5.3 KMV模型在解释公司债信用利差中的应用 | 第48-52页 |
5.3.1 信用利差概述 | 第48-49页 |
5.3.2 KMV模型结果与信用利差的相关性分析 | 第49-50页 |
5.3.3 信用利差模型的构建 | 第50-51页 |
5.3.4 信用利差模型分析结果 | 第51-5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