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乳铁蛋白修饰尼莫地平长循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其脑靶向性评价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前言第12-13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3-17页
    1.1 脑卒中概述第13页
    1.2 尼莫地平的简介第13-14页
        1.2.1 药理作用第13页
        1.2.2 药动学研究第13页
        1.2.3 毒理作用第13-14页
        1.2.4 临床应用第14页
    1.3 乳铁蛋白的简介第14页
        1.3.1 乳铁蛋白第14页
        1.3.2 乳铁蛋白受体第14页
        1.3.3 乳铁蛋白作为靶向分子的入脑机制第14页
    1.4 血脑屏障的生理学基础第14页
    1.5 脑靶向制剂研究现状第14-15页
        1.5.1 脂质体第14-15页
        1.5.2 固体脂质纳米粒第15页
    1.6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简介第15-17页
        1.6.1 常用脂质材料第15页
        1.6.2 NLC的制备方法第15页
        1.6.3 NLC的表征第15-16页
        1.6.4 NLC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第16-17页
第2章 乳铁蛋白修饰尼莫地平长循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处方前研究第17-22页
    2.1 仪器与材料第17页
        2.1.1 仪器第17页
        2.1.2 材料第17页
    2.2 方法第17-19页
        2.2.1 尼莫地平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第17-18页
        2.2.2 尼莫地平基本理化性质的研究第18-1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19-21页
        2.3.1 尼莫地平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结果第19-21页
        2.3.2 尼莫地平基本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第21页
    2.4 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尼莫地平长循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第22-30页
    3.1 仪器与材料第22页
        3.1.1 仪器第22页
        3.1.2 材料第22页
    3.2 方法第22-23页
        3.2.1 熔融-超声法制备mPEG-NMD-NLC第22页
        3.2.2 处方单因素考察第22页
        3.2.3 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处方试验第22-2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3-29页
        3.3.1 mPEG-NMD-NLC制备工艺的确立第23页
        3.3.2 处方单因素考察结果第23-25页
        3.3.3 效应面法优化处方试验结果第25-29页
    3.4 小结第29-30页
第4章 乳铁蛋白修饰尼莫地平长循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第30-36页
    4.1 仪器与材料第30页
        4.1.1 仪器第30页
        4.1.2 材料第30页
    4.2 方法第30-32页
        4.2.1 Lf-PEG-NLC的合成第30页
        4.2.2 Lf-PEG-NLC的纯化及分离第30-31页
        4.2.3 合成产物的结构表征第31页
        4.2.4 Lf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31页
        4.2.5 Lf结合率的测定第31-3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2-35页
        4.3.1 Lf-PEG-NLC制备工艺的确立第32页
        4.3.2 Lf-PEG-NLC的洗脱曲线第32-33页
        4.3.3 合成产物的结构表征第33-34页
        4.3.4 标准曲线第34页
        4.3.5 Lf过膜回收率第34-35页
        4.3.6 Lf-PEG-NLC表面Lf的结合率第35页
    4.4 小结第35-36页
第5章 Lf-PEG-NMD-NLC的理化性质及冻干工艺考察第36-48页
    5.1 仪器与材料第36页
        5.1.1 仪器第36页
        5.1.2 材料第36页
    5.2 方法第36-38页
        5.2.1 Lf-PEG-NMD-NLC的基本理化性质考察第36-37页
        5.2.2 Lf-PEG-NMD-NLC的体外释药考察第37-38页
        5.2.3 Lf-PEG-NMD-NLC冷冻干燥处方的考察第38页
        5.2.4 冻干纳米粒稳定性考察第3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38-47页
        5.3.1 Lf-PEG-NMD-NLC的基本理化性质考察结果第38-42页
        5.3.2 Lf-PEG-NMD-NLC的体外释药考察结果第42-46页
        5.3.3 Lf-PEG-NMD-NLC冷冻干燥处方的考察结果第46页
        5.3.4 冻干纳米粒稳定性考察结果第46-47页
    5.4 小结第47-48页
第6章 Lf-PEG-NMD-NLC对硝普钠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第48-57页
    6.1 仪器与材料第48页
        6.1.1 仪器第48页
        6.1.2 材料第48页
    6.2 方法第48-51页
        6.2.1 溶液的配制第48-49页
        6.2.2 PC12细胞培养第49页
        6.2.3 MTT比色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第49-50页
        6.2.4 NLC对PC12细胞生存率的影响第50页
        6.2.5 制剂组对PC12细胞生存率的影响第50页
        6.2.6 硝普钠对PC12细胞毒性作用第50页
        6.2.7 Lf-PEG-NMD-NLC对硝普钠诱导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第50页
        6.2.8 PC12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考察第50-51页
        6.2.9 载药纳米粒对PC12细胞凋亡考察第51页
        6.2.10 统计学处理第51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51-56页
        6.3.1 MTT比色法绘制PC12细胞生长曲线第51页
        6.3.2 NLC对PC12细胞生存率的影响结果第51-52页
        6.3.3 制剂组对PC12细胞生存率的影响结果第52页
        6.3.4 硝普钠对PC12细胞毒性作用结果第52-53页
        6.3.5 Lf-PEG-NMD-NLC对硝普钠诱导PC12细胞的影响结果第53-54页
        6.3.6 PC12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考察结果第54页
        6.3.7 载药纳米粒对PC12细胞凋亡考察第54-56页
    6.4 小结第56-57页
第7章 Lf-PEG-NMD-NLC的小鼠体内活体成像研究第57-59页
    7.1 仪器与材料第57页
        7.1.1 仪器第57页
        7.1.2 材料第57页
    7.2 方法第57页
        7.2.1 给药溶液及制剂的配制第57页
        7.2.2 纳米粒在裸鼠体内分布第57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57-58页
    7.4 小结第58-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致谢第65-66页
英文缩写第66-6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GCG增强去甲氧柔红霉素抗癌活性机制研究暨Glol在肝癌发生进程中功能初探
下一篇:转型与重构:上海产业区的形成与演化研究(1843-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