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与下肢骨不连感染相关性的系统评价
前言 | 第4-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4-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16页 |
第2章 综述 | 第16-29页 |
2.1 骨折愈合过程 | 第16-17页 |
2.1.1 血肿机化期 | 第16页 |
2.1.2 原始骨痂形成期 | 第16-17页 |
2.1.3 骨痂改造塑形期 | 第17页 |
2.2 骨不连的定义 | 第17-18页 |
2.3 骨不连的诱因 | 第18-20页 |
2.3.1 局部血液循环 | 第18页 |
2.3.2 骨折断端的情况 | 第18-19页 |
2.3.3 处理不当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 第19页 |
2.3.4 感染 | 第19-20页 |
2.3.5 应力干扰 | 第20页 |
2.3.6 其它 | 第20页 |
2.4 骨不连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 第20-21页 |
2.5 骨不连的辅助诊断方法 | 第21-22页 |
2.5.1 检验 | 第21页 |
2.5.2 检查 | 第21-22页 |
2.6 骨不连的分型 | 第22-25页 |
2.7 骨不连的治疗 | 第25-29页 |
2.7.1 手术治疗 | 第25-26页 |
2.7.2 生物物理治疗 | 第26-27页 |
2.7.3 其他治疗 | 第27页 |
2.7.4 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 | 第27-29页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3.1 临床资料 | 第29页 |
3.1.1 纳入标准 | 第29页 |
3.1.2 排除标准 | 第29页 |
3.1.3 研究对象 | 第29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9页 |
3.3 统计分析 | 第29-31页 |
第4章 结果 | 第31-33页 |
4.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比较 | 第31页 |
4.2 两组研究对象相关指标的比较 | 第31-33页 |
第5章 讨论 | 第33-3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1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