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4页 |
1.1 生物柴油发展背景 | 第9-10页 |
1.2 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 | 第10-16页 |
1.2.1 直接混合法 | 第10-11页 |
1.2.2 微乳液法 | 第11页 |
1.2.3 高温热裂解法 | 第11页 |
1.2.4 酯交换反应法 | 第11-16页 |
1.3 固体碱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3.1 非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 | 第16-18页 |
1.3.2 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 | 第18-20页 |
1.4 合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4.1 传统制备方法 | 第20-21页 |
1.4.2 新型制备方法 | 第21-22页 |
1.5 当前问题和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4-33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2.2 实验过程 | 第24-26页 |
2.2.1 实验设备 | 第24-25页 |
2.2.2 催化反应实验 | 第25-26页 |
2.3 大豆油理化参数的测定 | 第26-28页 |
2.3.1 大豆油酸值的测定 | 第26页 |
2.3.2 大豆油皂化值的测定 | 第26-27页 |
2.3.3 大豆油平均分子量的测定 | 第27页 |
2.3.4 大豆油水分及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2.3.5 测定结果 | 第28页 |
2.4 生物柴油产率的分析方法 | 第28-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CaO-CeO_2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33-46页 |
3.1 概述 | 第33页 |
3.2 CaO-CeO_2催化剂的制备 | 第33-35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33页 |
3.2.2 催化剂的制备流程 | 第33-34页 |
3.2.3 软模板法示意图 | 第34页 |
3.2.4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4-35页 |
3.2.5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实验 | 第3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5页 |
3.3.1 两种制备方法的对比 | 第35-36页 |
3.3.2 不同的Ce/Ca摩尔比对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 第36-41页 |
3.3.3 不同的锻烧温度对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 第41-43页 |
3.3.4 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性研究 | 第43-44页 |
3.3.5 不同固体碱催化剂用于生物柴油的比较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响应面法用于酯交换反应的工艺优化 | 第46-56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酯交换反应 | 第46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4.2.2 酯交换反应 | 第46页 |
4.3 单一工艺参数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 | 第46-50页 |
4.3.1 催化剂的含量对于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 | 第47页 |
4.3.2 醇油摩尔比对于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3 反应温度对于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4 反应时间对于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 | 第49页 |
4.3.5 搅拌速率对于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4.4 响应面法优化酯交换反应 | 第50-55页 |
4.4.1 数据分析 | 第50-52页 |
4.4.2 实验结果 | 第52-55页 |
4.4.3 模型的验证 | 第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56页 |
5.2 存在问题与将来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利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