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前轴锻件疲劳性能及质量控制研究
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0页 |
1.1 引言 | 第15页 |
1.2 疲劳性能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锻造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锻造过程的晶粒尺寸演变研究 | 第18-19页 |
1.5 课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1.5.1 课题的来源 | 第19页 |
1.5.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疲劳性能评价与前轴疲劳性能要求 | 第20-25页 |
2.1 疲劳性能与评价 | 第20-22页 |
2.1.1 疲劳性能 | 第20页 |
2.1.2 汽车前轴疲劳寿命限值评定 | 第20-22页 |
2.2 汽车前轴疲劳性能试验方法 | 第22-23页 |
2.2.1 试验条件 | 第22-23页 |
2.2.2 试验步骤 | 第23页 |
2.3 疲劳性能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2.3.1 零件的工作条件 | 第23页 |
2.3.2 表面状态 | 第23页 |
2.3.3 尺寸因素 | 第23页 |
2.3.4 表面强化及残余应力 | 第23-24页 |
2.3.5 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24页 |
2.4 前轴锻件结构与性能要求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前轴疲劳台架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5-35页 |
3.1 疲劳试验结果 | 第25-26页 |
3.2 断裂位置 | 第26页 |
3.3 断口宏观形貌 | 第26-28页 |
3.4 表面缺陷微观形貌 | 第28-30页 |
3.5 力学性能 | 第30页 |
3.6 晶粒度分析 | 第30-31页 |
3.7 金相组织 | 第31-33页 |
3.8 维氏硬度分析 | 第33页 |
3.9 化学成分 | 第33-34页 |
3.10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前轴锻造成形常见外观质量分析 | 第35-52页 |
4.1 表面缺陷 | 第35-44页 |
4.1.1 缺口效应 | 第35-37页 |
4.1.2 切肉 | 第37-38页 |
4.1.3 锻造裂纹 | 第38-41页 |
4.1.4 折叠 | 第41-44页 |
4.2 表面状况分析 | 第44-46页 |
4.2.1 表面凹凸不平 | 第44-45页 |
4.2.2 切边状况 | 第45-46页 |
4.3 尺寸和截面形状的影响 | 第46-52页 |
4.3.1 充不满 | 第46-48页 |
4.3.2 尺寸超差 | 第48-49页 |
4.3.3 错移 | 第49-52页 |
第五章 微观组织对前轴疲劳性能影响研究 | 第52-59页 |
5.1 脱碳层 | 第52-54页 |
5.2 热处理组织 | 第54-56页 |
5.3 晶粒尺寸 | 第56-5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结论 | 第59-60页 |
6.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