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

论我国民间合会的法律规制--从人情治理向契约治理的路径转变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9-12页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第9页
    (二)文献综述第9-10页
    (三)研究方法和解决的问题第10-12页
一、合会的概念第12-17页
    (一)合会的起源和概念第12-14页
        1.合会的起源第12页
        2.合会的概念第12-14页
    (二)合会的分类第14-17页
二、合会的运作机理——以标会为例第17-26页
    (一)合会的一般运作过程第17-18页
        1.邀会第17页
        2.齐会第17页
        3.转会第17页
        4.得会第17-18页
        5.满会第18页
    (二)标会的运作机制实例解析第18-25页
        1.标会的人员要素第20-22页
        2.标会的资金要素第22-23页
        3.标会的规则要素第23-25页
    (三)标会的运作过程第25-26页
三、合会的法律属性界定第26-31页
    (一)合会法律属性的相关理论争鸣第26-27页
        1.消费借贷契约说第26页
        2.消费借贷与保证的混合契约说第26页
        3.类似分期付款买卖的有偿契约说第26-27页
        4.合伙契约说第27页
        5.无名契约说第27页
        6.合会合同说第27页
    (二)合会法律属性应取之观点第27-31页
        1.合会法律属性各观点的比较第27-28页
        2.合会法律属性应取之观点第28-31页
四、合会法律规制的必要性第31-36页
    (一)合会在我国存在的必然性——事实前提第31-33页
        1.我国金融体制的不完善是民间合会金融存在的根本原因第31-32页
        2.农户融资渠道狭窄是合会存在和发展的直接原因之一第32-33页
        3.农户投资渠道狭窄是合会存在和发展的另一个直接原因第33页
    (二)我国合会法制处于缺失的窘境——外部动因第33-34页
        1.合会立法缺位第34页
        2.合会监管不当第34页
        3.合会司法尺度不一第34页
    (三)仅靠人情治理的自律机制难以自行控制风险——内部激励第34-36页
        1.合会的设立和运行过程的约束强度不足第35页
        2.倒会后合会自身的纠纷化解机制不强第35-36页
五、合会法律规制的结构设计第36-49页
    (一)合会法制体系的构建第36-41页
        1.立法安排第36-38页
        2.行政监管第38-39页
        3.司法保障第39-41页
    (二)具体制度设计——人情治理向契约治理的转变第41-43页
        1.会首的权利义务配置第41-42页
        2.会员的权利义务配置第42-43页
    (三)合会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第43-49页
        1.事前防范机制——预防风险产生第44-46页
        2.事中控制机制——控制风险扩大第46-47页
        3.事后化解机制——分配风险责任第47-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附录一:台湾民法典合会部分第53-55页
附录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5-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部分线性MIDAS模型
下一篇:双障碍敲出期权定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