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0-12页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概述 | 第13-28页 |
第一节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 第13-21页 |
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含义 | 第13-16页 |
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 | 第16-18页 |
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 第18-21页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 第21-27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 第21-24页 |
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 | 第24-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 第28-34页 |
第一节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 | 第28-30页 |
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和土壤 | 第28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第28-30页 |
第二节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探索 | 第30-33页 |
一、涵养的含义 | 第30-32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中前行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路径 | 第34-46页 |
第一节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 | 第34-35页 |
一、坚持传统性和现代性相统一原则 | 第34页 |
二、坚持世界性和民族性相统一原则 | 第34-35页 |
三、坚持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原则 | 第35页 |
第二节 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方式 | 第35-41页 |
一、自觉践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 第35-39页 |
二、加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 第39-41页 |
第三节 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涵养合力 | 第41-45页 |
一、形成以学校为主的涵养主导力 | 第41-42页 |
二、形成以家庭为主的涵养基础力 | 第42-43页 |
三、形成以社会为主的涵养保障力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