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蔬菜园艺论文--白菜类论文--白菜(小白菜)论文

白菜黄化突变体pylm遗传及突变基因定位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缩略词语表第14-15页
前言第15-1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27页
    1.1 叶色突变体研究进展第16-24页
        1.1.1 叶色突变体来源第16-17页
        1.1.2 叶色突变体分类第17页
        1.1.3 叶色突变的生理机制第17-19页
        1.1.4 叶色突变体的遗传特性第19页
        1.1.5 叶色突变的生化机制第19-22页
        1.1.6 叶色突变的分子机制第22-24页
    1.2 BSR-Seq研究进展第24-26页
        1.2.1 BSR-Seq的原理第24-25页
        1.2.2 BSR-Seq的应用第25-26页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6-27页
第二章 白菜黄化突变体pylm光合生理特性及生化机制第27-42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7-32页
        2.1.1 植物材料第27页
        2.1.2 生长参数测定第27页
        2.1.3 光合色素含量测定第27-28页
        2.1.4 光合作用参数测定第28页
        2.1.5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第28页
        2.1.6 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第28页
        2.1.7 石蜡切片观察第28页
        2.1.8 植物内源激素含量测定第28-29页
        2.1.9 叶绿素生物合成中间代谢产物含量测定及相关基因分析第29-31页
        2.1.10 统计分析第31-32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2-41页
        2.2.1 黄化突变体pylm形态特征第32页
        2.2.2 黄化突变体pylm生长曲线第32-33页
        2.2.3 黄化突变体pylm光合色素含量分析第33-34页
        2.2.4 黄化突变体pylm光合特性分析第34页
        2.2.5 黄化突变体pylm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第34-35页
        2.2.6 黄化突变体pylm叶绿体超微结构第35-36页
        2.2.7 黄化突变体pylm下胚轴形态特征第36页
        2.2.8 黄化突变体pylm下胚轴细胞组织结构第36-37页
        2.2.9 黄化突变体pylm下胚轴内源激素含量分析第37-38页
        2.2.10 黄化突变体pylm叶绿素缺乏的生化机制第38-41页
    2.3 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白菜黄化突变体pylm遗传特性分析第42-4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2页
        3.1.1 植物材料第42页
        3.1.2 遗传分析第42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2-44页
        3.2.1 黄化突变体pylm遗传特性分析第42-43页
        3.2.2 黄化突变体pylm遗传模型构建第43-44页
    3.3 小结第44-47页
第四章 白菜黄化突体pylm BSR-Seq分析第47-5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7-49页
        4.1.1 植物材料第47页
        4.1.2 BSR-Seq方法第47-49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9-54页
        4.2.1 转录组测序质量分析第49-50页
        4.2.2 测序数据质量控制第50页
        4.2.3 与参考基因组的比对第50-51页
        4.2.4 SNV及Indel分析第51-52页
        4.2.5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第52-53页
        4.2.6 黄化突变基因相关染色体区域定位第53-54页
    4.3 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白菜黄化突变基因py1和py2的定位第55-67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5-58页
        5.1.1 植物材料第55页
        5.1.2 定位群体的构建第55页
        5.1.3 DNA提取及PCR第55-56页
        5.1.4 聚内烯酰胺凝胶电泳第56-57页
        5.1.5 分子标记开发第57页
        5.1.6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第57页
        5.1.7 候选基因预测第57-58页
        5.1.8 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第58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58-66页
        5.2.1 黄化突变基因py1初步定位第58-59页
        5.2.2 黄化突变基因py1精细定位第59-61页
        5.2.3 黄化突变基因py1候选基因预测第61-64页
        5.2.4 黄化突变基因py2初步定位第64-66页
    5.3 小结第66-67页
讨论第67-72页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4页
附录第84-92页
致谢第92-9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苹果乙烯应答因子ERF调控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合成的机理研究
下一篇:苏州绕城高速公路营运和养护系统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