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病的临床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1-20页 |
1.1 中医里面的周围性面瘫 | 第11-16页 |
1.1.1 对病名的认识 | 第11页 |
1.1.2 对病位归经的认识 | 第11-12页 |
1.1.3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2-13页 |
1.1.4 对治疗的认识 | 第13-16页 |
1.2 西医里面的周围性面瘫 | 第16-20页 |
1.2.1 对流行病学的认识 | 第16页 |
1.2.2 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 | 第16-17页 |
1.2.3 对治疗的认识 | 第17-20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0-31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20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20页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0页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第20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20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20-21页 |
1.5 剔除标准 | 第21页 |
1.6 实验设计 | 第21-22页 |
1.6.1 样本容量与分组方法 | 第21页 |
1.6.2 治疗方法 | 第21-22页 |
1.6.3 观察指标 | 第22页 |
1.6.4 疗效评价标准 | 第22页 |
1.6.5 统计分析及数据处理 | 第22页 |
1.7 研究结果 | 第22-29页 |
1.7.1 病例完成情况 | 第22-23页 |
1.7.2 两组的基线资料 | 第23-25页 |
1.7.3 临床疗效比较 | 第25-29页 |
1.8 安全性结果 | 第29页 |
1.9 结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31-35页 |
1.1 立题依据 | 第31页 |
1.2 针刺治疗及选穴依据 | 第31页 |
1.3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依据 | 第31-33页 |
1.3.1 壮医学的天人自然观和生理病理观 | 第31-33页 |
1.3.2 壮医学的病因病机论 | 第33页 |
1.3.3 药线点灸的疗法概述 | 第33页 |
1.4 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1.5 问题与展望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附录 | 第40-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