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网络自我表露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18页
    1.1 核心概念界定第11-14页
        1.1.1 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第11-13页
        1.1.2 网络自我表露第13页
        1.1.3 人格特质第13-14页
    1.2 相关研究的发展状况第14-18页
        1.2.1 手机社交媒体依赖测量及相关研究第14-15页
        1.2.2 网络自我表露测量及相关研究第15-18页
2 问题提出第18-20页
    2.1 研究问题第18-19页
        2.1.1 已有研究的不足第18页
        2.1.2 研究目的第18页
        2.1.3 研究假设第18-19页
    2.2 研究意义第19-20页
        2.2.1 理论意义第19页
        2.2.2 现实意义第19-20页
3 研究方法第20-22页
    3.1 研究被试第20页
    3.2 研究工具第20-21页
        3.2.1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问卷》第20页
        3.2.2 《大学生网络与现实自我表露量表》第20页
        3.2.3 《大五人格问卷》(简版)第20-21页
    3.3 施测程序第21页
    3.4 数据管理第21-22页
4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22-43页
    4.1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整体情况第22-25页
        4.1.1 大学生智能手机的使用情况第22-23页
        4.1.2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分布情况第23-25页
    4.2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特征分析第25-29页
        4.2.1 不同性别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差异比较第25页
        4.2.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差异比较第25-26页
        4.2.3 不同居住地大学生在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差异比较第26页
        4.2.4 不同专业大学生在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差异比较第26-27页
        4.2.5 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上的差异比较第27-28页
        4.2.6 拥有智能手机不同时间的大学生在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差异比较第28-29页
    4.3 人格特质、网络自我表露和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相关分析第29-30页
        4.3.1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和网络自我表露的相关分析第29页
        4.3.2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和人格特质的相关分析第29-30页
        4.3.3 网络自我表露和人格特质的相关分析第30页
    4.4 人格特质对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预测作用第30-31页
    4.5 网络自我表露在人格特质和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间中介效应检验第31-43页
5 讨论第43-48页
    5.1 大学生智能手机的使用情况第43页
    5.2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总体情况第43-44页
    5.3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差异分析第44-45页
    5.4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网络自我表露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第45-47页
        5.4.1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第45-46页
        5.4.2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与网络自我表露的关系第46页
        5.4.3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网络自我表露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第46-47页
    5.5 教育建议第47页
        5.5.1 重视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低龄化现象第47页
        5.5.2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第47页
        5.5.3 大学生应加强自身教育第47页
    5.6 研究的不足第47-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附录第53-58页
后记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述情障碍、家庭功能与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视觉工作记忆中客体的视觉和言语编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