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术语缩写汇总 | 第8-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二阶证实性因子分析模型对高血压病证候要素的探索 | 第13-35页 |
1.1 资料来源 | 第13页 |
1.2 二阶证实性因子分析方法 | 第13-18页 |
1.2.1 传统证实性因子分析基本原理 | 第13-14页 |
1.2.2 基于多项相关系数的证实性因子分析基本原理 | 第14-15页 |
1.2.3 分析步骤 | 第15-18页 |
1.3 各证候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18-26页 |
1.3.1 肝肾阴虚证的EFA结果 | 第18-20页 |
1.3.2 心肾两虚证的EFA结果 | 第20-22页 |
1.3.3 肝郁伤神证的EFA结果 | 第22-23页 |
1.3.4 肝火亢盛证的EFA结果 | 第23-25页 |
1.3.5 痰瘀互结证的EFA结果 | 第25-26页 |
1.4 各证候的二阶证实性因子分析 | 第26-33页 |
1.4.1 肝肾阴虚证的二阶CFA结果 | 第28-29页 |
1.4.2 心肾两虚证的二阶CFA结果 | 第29-30页 |
1.4.3 肝郁伤神证的二阶CFA结果 | 第30-31页 |
1.4.4 肝火亢盛证的二阶CFA结果 | 第31-32页 |
1.4.5 痰瘀互结证的二阶CFA结果 | 第32-33页 |
1.5 讨论 | 第33-35页 |
第二章 专家咨询法在中医证候要素中的应用 | 第35-43页 |
2.1 对象与方法 | 第35-36页 |
2.1.1 对象 | 第35页 |
2.1.2 方法 | 第35-36页 |
2.1.3 专家的积极程度 | 第36页 |
2.1.4 专家评分一致性程度 | 第36页 |
2.2 结果 | 第36-41页 |
2.2.1 专家基本情况 | 第36-37页 |
2.2.2 各证候指标得分情况 | 第37页 |
2.2.3 各证候证候要素得分情况 | 第37-41页 |
2.2.4 各证候及证候要素的一致性评价结果 | 第41页 |
2.3 讨论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多指标综合评价在中医证候及其证候要素中的应用 | 第43-54页 |
3.1 资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3.1.1 资料 | 第43页 |
3.1.2 方法 | 第43-44页 |
3.2 操作过程 | 第44-45页 |
3.2.1 权重的确定 | 第44页 |
3.2.2 对各指标进行归一化 | 第44页 |
3.2.3 计算加权后各指标的值 | 第44-45页 |
3.2.4 综合值的确定 | 第45页 |
3.3 高血压病中各证候及其证候要素的综合评价结果 | 第45-53页 |
3.3.1 肝火亢盛证及其证候要素的综合评价结果 | 第45-46页 |
3.3.2 肝肾阴虚证及其证候要素的综合评价结果 | 第46-48页 |
3.3.3 痰瘀互结证及其证候要素的综合评价结果 | 第48-50页 |
3.3.4 心肾两虚证及其证候要素的综合评价结果 | 第50-52页 |
3.3.5 肝郁伤神证及其证候要素的综合评价结果 | 第52-53页 |
3.4 讨论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基于等级资料探索性因子分析的Monte Carlo模拟 | 第54-63页 |
4.1 Monte Carlo模拟简介 | 第54-56页 |
4.2 基于等级资料探索性因子分析的Monte Carlo模拟 | 第56-61页 |
4.2.1 协方差法模拟结果 | 第56-58页 |
4.2.2 多项相关系数法模拟结果 | 第58-59页 |
4.2.3 两种方法下的模拟结果的比较 | 第59-61页 |
4.3 讨论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文献综述 | 第67-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