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工作 | 第14-15页 |
1.4 论文框架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访问控制相关理论和方法 | 第16-27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访问控制相关术语 | 第16-17页 |
2.3 访问控制策略 | 第17-19页 |
2.4 访问控制模型 | 第19-21页 |
2.4.1 BLP模型 | 第19-20页 |
2.4.2 Biba模型 | 第20页 |
2.4.3 GM模型 | 第20页 |
2.4.4 Sutherland模型 | 第20页 |
2.4.5 角色模型 | 第20-21页 |
2.5 常见访问控制方法 | 第21-26页 |
2.5.1 自主型访问控制 | 第21页 |
2.5.2 强制访问控制 | 第21-22页 |
2.5.3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 第22-24页 |
2.5.4 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 | 第24-25页 |
2.5.5 基于进程的访问控制 | 第25-26页 |
2.6 访问控制方法分析比较 | 第2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多安全域下基于角色和信任度的访问控制框架设计 | 第27-38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设计基础 | 第27-29页 |
3.2.1 网络基础 | 第27页 |
3.2.2 网络安全组件协同操作模型 | 第27-29页 |
3.3 访问控制外调流程 | 第29-30页 |
3.4 网络环境中的信任关系 | 第30-33页 |
3.4.1 信任的概念和定义 | 第31-32页 |
3.4.2 信任关系的分类 | 第32-33页 |
3.4.3 对象可信访问 | 第33页 |
3.5 框架总体设计 | 第33-36页 |
3.5.1 实体识别 | 第34-35页 |
3.5.2 协作监控 | 第35页 |
3.5.3 信任度计算 | 第35-36页 |
3.5.4 动态访问控制策略 | 第36页 |
3.6 访问控制流程设计 | 第36-3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多安全域下基于角色和信任度的访问控制机制设计 | 第38-49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实施机制 | 第38-42页 |
4.2.1 访问控制模型中用户及角色的定义 | 第38页 |
4.2.2 基于信任度的角色管理策略 | 第38-42页 |
4.3 基于信任度访问控制的实施细则 | 第42-45页 |
4.3.1 直接信任度的计算 | 第43-44页 |
4.3.2 推荐信任度的计算 | 第44-45页 |
4.3.3 反馈信任度的计算 | 第45页 |
4.3.4 黑名单机制 | 第45页 |
4.4 域内资源访问 | 第45-46页 |
4.5 域间资源访问 | 第46-47页 |
4.6 应用举例 | 第4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基于角色和信任度的访问控制实现与验证 | 第49-72页 |
5.1 访问控制系统平台的架构分析与设计 | 第49-51页 |
5.1.1 访问控制系统平台设计原则 | 第49页 |
5.1.2 基于B/S的三层体系结构 | 第49-51页 |
5.1.3 基于Struts和Hibernate的系统平台架构设计 | 第51页 |
5.2 多安全域基于角色和信任度的访问控制系统实现 | 第51-54页 |
5.2.1 功能划分 | 第51-52页 |
5.2.2 数据库设计 | 第52-53页 |
5.2.3 系统基本流程 | 第53-54页 |
5.3 系统仿真与测试 | 第54-71页 |
5.3.1 仿真环境设计 | 第54-58页 |
5.3.2 系统测试 | 第58-59页 |
5.3.3 各级用户基本功能模块测试 | 第59-67页 |
5.3.4 安全组件交互测试 | 第67-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结论 | 第72-73页 |
6.2 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