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9页 |
| 1.2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9-12页 |
| 1.2.1 区域金成矿作用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2.2 矿区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2.3 存在问题 | 第12页 |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1.4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3-14页 |
| 1.5 研究成果与认识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6-23页 |
| 2.1 区域地层 | 第16-18页 |
| 2.2 区域构造 | 第18-19页 |
| 2.3 区域岩浆岩 | 第19-22页 |
| 2.4 区域矿产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矿区地质特征 | 第23-50页 |
| 3.1 矿区地层 | 第23-24页 |
| 3.2 矿区构造 | 第24-26页 |
| 3.2.1 褶皱构造 | 第24页 |
| 3.2.2 断裂构造 | 第24-25页 |
| 3.2.3 韧性剪切带 | 第25-26页 |
| 3.3 矿区岩浆岩 | 第26-50页 |
| 3.3.1 岩相学特征 | 第27-31页 |
| 3.3.2 地球化学特征 | 第31-43页 |
| 3.3.3 年代学特征 | 第43-47页 |
| 3.3.4 讨论 | 第47-50页 |
| 第四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50-60页 |
| 4.1 矿体地质特征 | 第50-53页 |
| 4.2 矿石类型 | 第53-55页 |
| 4.3 矿石组构及成分 | 第55-58页 |
| 4.4 围岩蚀变与成矿阶段 | 第58-60页 |
| 4.4.1 蚀变类型 | 第58-59页 |
| 4.4.2 蚀变分带 | 第59页 |
| 4.4.3 成矿阶段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第60-76页 |
| 5.1 流体包裹体 | 第60-68页 |
| 5.1.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 第60-63页 |
| 5.1.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及盐度 | 第63-64页 |
| 5.1.3 成矿流体密度 | 第64-65页 |
| 5.1.4 成矿压力和深度 | 第65页 |
| 5.1.5 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 | 第65-66页 |
| 5.1.6 氢氧同位素 | 第66-68页 |
| 5.2 成矿物质来源 | 第68-73页 |
| 5.2.1 硫同位素 | 第68-69页 |
| 5.2.2 铅同位素 | 第69-73页 |
| 5.3 成矿时代 | 第73-76页 |
| 第六章 矿床成因 | 第76-82页 |
| 6.1 钾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 第76-78页 |
| 6.2 矿床成因 | 第78-80页 |
| 6.3 可能的成矿机制 | 第80-82页 |
| 结论 | 第82-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9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93-94页 |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