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混合动力试验台架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2 混合动力试验台架方案设计 | 第15-25页 |
2.1 混合动力系统的动力驱动类型 | 第15-17页 |
2.1.1 串联式驱动系统 | 第15页 |
2.1.2 并联式驱动系统 | 第15-17页 |
2.1.3 混联式驱动系统 | 第17页 |
2.2 试验台架功能需求分析 | 第17-18页 |
2.3 试验台架结构方案设计 | 第18-21页 |
2.3.1 耦合装置设计 | 第18-19页 |
2.3.2 调速回路设计 | 第19-20页 |
2.3.3 飞轮装置设计 | 第20-21页 |
2.3.4 液压加载回路设计 | 第21页 |
2.4 试验台架控制方案设计 | 第21-23页 |
2.4.1 两动力耦合输出控制方案 | 第21-22页 |
2.4.2 调速回路控制方案 | 第22-23页 |
2.4.3 液压加载回路控制方案 | 第23页 |
2.5 本章小节 | 第23-25页 |
3 混合动力试验台架器件选型 | 第25-35页 |
3.1 动力元件选型 | 第25-27页 |
3.1.1 发动机选型 | 第25页 |
3.1.2 电动机选型 | 第25-27页 |
3.2 液压元件选型 | 第27-30页 |
3.2.1 比例变量泵选型 | 第27-28页 |
3.2.2 比例变量马达选型 | 第28-29页 |
3.2.3 齿轮泵选型 | 第29-30页 |
3.3 电气元件选型 | 第30-33页 |
3.3.1 启动电源选型 | 第30页 |
3.3.2 变频器选型 | 第30页 |
3.3.3 PLC选型 | 第30-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4 混合动力试验台架控制系统设计 | 第35-57页 |
4.1 试验台架工作原理 | 第35页 |
4.2 控制柜设计 | 第35-38页 |
4.2.1 主控制柜设计 | 第36-37页 |
4.2.2 操作台设计 | 第37-38页 |
4.3 测控系统设计 | 第38-39页 |
4.3.1 试验台架测控系统的设计要求 | 第38页 |
4.3.2 测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38-39页 |
4.4 流量采集系统设计 | 第39-41页 |
4.4.1 流量采集系统框图 | 第39页 |
4.4.2 流量计技术参数及接线方式 | 第39-40页 |
4.4.3 流量信号的转换和标定 | 第40-41页 |
4.5 基于LabVIEW的工控机实现电动机转矩控制系统设计 | 第41-48页 |
4.5.1 上位机实现电动机转矩控制的设计思路 | 第41页 |
4.5.2 MM440与PLC的PROFIBU-DP通讯网络设计 | 第41-46页 |
4.5.3 上位机LABVIEW与PLC的以太网监控程序设计 | 第46-48页 |
4.6 转矩转速仪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 第48-50页 |
4.6.1 LabVIEW串口通信技术 | 第48页 |
4.6.2 JCZ型转矩转速传感器串口技术 | 第48-49页 |
4.6.3 程序设计 | 第49-50页 |
4.7 液压加载回路控制系统设计 | 第50-52页 |
4.7.1 液压加载回路控制原理框图 | 第50-51页 |
4.7.2 先导式比例电磁阀 | 第51-52页 |
4.7.3 模拟加载压力信号标定 | 第52页 |
4.8 调速回路控制系统设计 | 第52-55页 |
4.8.1 变量泵控制系统原理图 | 第52页 |
4.8.2 比例放大器 | 第52-53页 |
4.8.3 变量泵技术参数 | 第53-54页 |
4.8.4 变量泵控制参数标定 | 第54页 |
4.8.5 变量马达技术参数 | 第54-55页 |
4.8.6 变量马达控制参数标定 | 第55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5 试验过程分析与步骤 | 第57-63页 |
5.1 两动力耦合输出试验 | 第57-60页 |
5.1.1 试验分析 | 第57页 |
5.1.2 发动机单独输出动力试验 | 第57-58页 |
5.1.3 电动机单独输出动力试验 | 第58-59页 |
5.1.4 两动力耦合输出试验 | 第59-60页 |
5.2 再生制动试验 | 第60-62页 |
5.2.1 试验准备措施 | 第60-62页 |
5.2.2 试验过程流程图 | 第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63-64页 |
6.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