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1-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文献述评 | 第16-22页 |
2.1 国外关于城镇化质量的研究 | 第16页 |
2.2 国内关于城镇化质量的研究 | 第16-19页 |
2.2.1 国内关于城镇化质量内涵的研究 | 第16-17页 |
2.2.2 国内关于城镇化质量评价的研究 | 第17-19页 |
2.3 现有研究的评价及本文的视角 | 第19-22页 |
第三章 城镇化质量评价标准的理论分析 | 第22-28页 |
3.1 城镇化质量的界定 | 第22-24页 |
3.1.1 城镇化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23页 |
3.1.2 城镇化质量的含义 | 第23-24页 |
3.2 城镇化质量提高的决定因素 | 第24-28页 |
3.2.1 规模经济 | 第25页 |
3.2.2 效率经济 | 第25-26页 |
3.2.3 结构转变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测度 | 第28-44页 |
4.1 中国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8-33页 |
4.1.1 选取依据 | 第28页 |
4.1.2 选取原则 | 第28页 |
4.1.3 中国城镇化质量测度指标维度分析和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8-33页 |
4.2 中国城镇化质量的测度方法 | 第33-35页 |
4.2.1 基于熵值法的中国城镇化质量综合指数测度 | 第33-34页 |
4.2.2 基于耦合理论模型的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化质量一致性评估 | 第34-35页 |
4.3 城镇化质量的测度结果 | 第35-37页 |
4.4 城镇化水平-质量耦合协调度分析 | 第37-44页 |
4.4.1 城镇化水平-质量耦合协调度的发展趋势和空间差异 | 第37-40页 |
4.4.2 城镇化水平-质量耦合协调度类型划分 | 第40-44页 |
第五章 中国城镇化质量提高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44-50页 |
5.1 城市经济规模扩大的制约因素 | 第44-46页 |
5.1.1 影响城市市场规模效应的因素分析 | 第44-45页 |
5.1.2 影响城市产业集聚效应的因素分析 | 第45-46页 |
5.2 城镇化推进效率提升的制约因素 | 第46-48页 |
5.2.1 要素生产率视角的城镇化质量影响因素 | 第46-47页 |
5.2.2 要素配置效率视角的城镇化质量影响因素 | 第47-48页 |
5.3 城乡一体化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 | 第48-50页 |
第六章 提高中国城镇化质量的路径选择 | 第50-54页 |
6.1 中国城镇化开发规模经济潜力的战略选择 | 第50-51页 |
6.2 中国城镇化从低效走向高效的战略选择 | 第51-52页 |
6.3 中国城镇化从区域分割走向经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 | 第52-5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54-56页 |
7.1 本文结论 | 第54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