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基于图书出版人才的视角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21页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四、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一章 人才对企业发展的价值分析 | 第21-32页 |
第一节 人才基础概念界定 | 第21-24页 |
一、相关定义梳理 | 第21-23页 |
二、人才类型划分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创造性是人才的本质属性 | 第24-26页 |
一、创造性劳动成果关乎人才鉴定 | 第24-25页 |
二、出版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劳动 | 第25-26页 |
第三节 人才是企业活动的基础 | 第26-29页 |
一、知识经济是人才经济 | 第26-27页 |
二、人才是出版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 第27-29页 |
第四节 出版品牌建立的核心是人 | 第29-32页 |
一、名社长聚合名编辑 | 第29-30页 |
二、名编辑打造名作品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律及挑战 | 第32-63页 |
第一节 人才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系统 | 第32-38页 |
一、先天素质与后天素质双结合形成人才 | 第32-34页 |
二、内外因素交互作用促进人才成长 | 第34-35页 |
三、劳动实践保障人才能力的全面开发 | 第35-36页 |
四、社会承认是人才发展的动力 | 第36-38页 |
第二节 我国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8-47页 |
一、现状:入门不易与供需错位 | 第38-42页 |
二、问题:结构性矛盾与不平衡开发 | 第42-47页 |
第三节 我国出版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 第47-53页 |
一、集团化对管理人才的需求 | 第47-48页 |
二、市场化对经营人才的需求 | 第48-50页 |
三、数字化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 第50-53页 |
第四节 出版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素质与结构 | 第53-63页 |
一、出版人才个体素质与群体素质 | 第53-56页 |
二、出版人才结构模型 | 第56-63页 |
第三章 出版人才培养模式 | 第63-76页 |
第一节 国外出版人才培养模式借鉴 | 第64-69页 |
一、出版人才培养目标 | 第64-65页 |
二、出版人才培养内容 | 第65-67页 |
三、出版人才培养过程及制度 | 第67-69页 |
第二节 国内出版人才培养模式辨析 | 第69-76页 |
一、我国出版人才培养目标 | 第69-70页 |
二、出版人才培养内容 | 第70-73页 |
三、出版人才培养过程与制度 | 第73-76页 |
第四章 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 第76-94页 |
第一节 树立人才建设的系统工程理念 | 第76-79页 |
一、国家中长期规划促潜人才开发 | 第76-77页 |
二、职业生涯确立寻价值创造顶点 | 第77-79页 |
第二节 坚持复合型出版人才培养方式 | 第79-82页 |
一、学校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 第79-81页 |
二、企业是人才全面发展的保障 | 第81-82页 |
第三节 完善出版人才资源管理系统 | 第82-91页 |
一、外部延揽与内部提携聚合人才 | 第83-85页 |
二、适时、适机、适岗使用人才 | 第85-87页 |
三、合理的人才考评机制培养人才 | 第87-89页 |
四、完善的福利制度留住人才 | 第89-91页 |
第四节 营造出版人才健康成长的环境 | 第91-94页 |
一、企业小环境保人才需求 | 第91-92页 |
二、社会大环境塑人才品格 | 第92-94页 |
结语 | 第94-96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94-95页 |
二、本文的不足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附录 | 第99-101页 |
后记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