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农民工社会救助同城待遇问题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绪论第9-18页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第9-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选题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5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5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5-17页
        1.3.1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7-18页
2.本研究的相关概念以及理论依据第18-26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8-21页
        2.1.1 农民工的内涵及表现第18-19页
        2.1.2 社会救助同城待遇及其制度的内涵第19-21页
    2.2 相关理论依据第21-23页
        2.2.1 人口迁移理论第21-22页
        2.2.2 市民化理论第22-23页
        2.2.3 城乡二元结构理论第23页
    2.3 社会权利对社会救助制度同城待遇的价值诉求第23-26页
        2.3.1 有利于正义价值之体现第24页
        2.3.2 有利于平等价值之体现第24-25页
        2.3.3 有利于人权价值之体现第25-26页
3.农民工社会救助同城待遇的现状分析第26-43页
    3.1 样本地社会救助同城待遇的实施情况第26-35页
        3.1.1 样本地农民工的基本情况第26-27页
        3.1.2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参与情况第27-28页
        3.1.3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社会救助待遇比较分析第28-35页
    3.2 样本地农民工社会救助同城待遇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5-39页
        3.2.1 农民工遭遇城市救助樊篱第35-36页
        3.2.2 农民工救助认知度不高第36-37页
        3.2.3 城市“本位”意识深植第37-38页
        3.2.4 农民工救助力度严重不足第38-39页
    3.3 社会救助同城待遇差异化的原因分析第39-43页
        3.3.1 政府财政投入资金不足第39-40页
        3.3.2 农民工自身求助意识薄弱第40-41页
        3.3.3 社会救助无法可依第41页
        3.3.4 户籍制度阻碍救助待遇同城第41-43页
4.国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经验借鉴第43-48页
    4.1 国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做法第43-46页
        4.1.1 英国高福利型模式第43-44页
        4.1.2 美国宽泛供给做法第44-45页
        4.1.3 德国自保公助做法第45-46页
    4.2 国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启示第46-48页
        4.2.1 强调政府责任,明确政府作为救助主体的责任第46-47页
        4.2.2 立法先行,有法可依第47页
        4.2.3 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来确立社会救助的内容第47-48页
5.改善农民工社会救助同城待遇的对策与建议第48-54页
    5.1 社会救助制度制定应遵循的原则第48-49页
        5.1.1 权责明晰原则第48页
        5.1.2 最低保障原则第48-49页
        5.1.3 标准统一原则第49页
    5.2 农民工社会救助同城待遇的具体改进思路第49-54页
        5.2.1 政府作为救助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第49-50页
        5.2.2 提高农民工社会救助认知以养成社会救助权利观第50-51页
        5.2.3 优化资源配置以取得社会救助同城待遇平衡发展第51页
        5.2.4 培育和壮大民间组织为社会救助的提供创造有力条件第51-52页
        5.2.5 消除户籍门槛以实现农民工社会救助享受同城待遇第52-54页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第58-61页
致谢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动作技能发展视角下幼儿体育游戏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围手术期康柏西普对减少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中并发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