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热辅助燃煤发电系统中太阳能贡献度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第2章 太阳能贡献度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13-27页 |
| 2.1 引言 | 第13页 |
| 2.2 互补发电系统介绍 | 第13-15页 |
| 2.3 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15-18页 |
| 2.4 理想循环中的太阳能贡献度 | 第18-24页 |
| 2.4.1 理想循环的建立 | 第18-19页 |
| 2.4.2 理想循环中太阳能贡献度的建立 | 第19-21页 |
| 2.4.3 理想循环中太阳能贡献度的证明 | 第21-24页 |
| 2.5 实际系统评价模型 | 第24-26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案例计算 | 第27-41页 |
| 3.1 引言 | 第27页 |
| 3.2 系统建模 | 第27-32页 |
| 3.2.1 槽式太阳集热场模型 | 第28-29页 |
| 3.2.2 汽轮机模型 | 第29-30页 |
| 3.2.3 回热器模型 | 第30-31页 |
| 3.2.4 锅炉模型 | 第31页 |
| 3.2.5 变工况模型 | 第31-32页 |
| 3.3 太阳能贡献度计算 | 第32-35页 |
| 3.4 误差分析及修正 | 第35-38页 |
| 3.5 与现有方法的比较 | 第38-40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评价模型在冷端优化中的应用 | 第41-48页 |
| 4.1 引言 | 第41页 |
| 4.2 系统建模 | 第41-44页 |
| 4.2.1 太阳能热辅助直接空冷系统 | 第41-42页 |
| 4.2.2 系统模型 | 第42-44页 |
| 4.3 背压优化 | 第44-47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 5.1 研究成果 | 第48页 |
| 5.2 工作展望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