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1.1 汞污染概述 | 第10-11页 |
| 1.2 燃煤电厂烟气处理装置的汞污染控制能力 | 第11-12页 |
| 1.3 脱除燃煤烟气中元素汞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 1.4 类水滑石材料及其在烟气脱汞方面的应用 | 第15-18页 |
| 1.4.1 类水滑石及其焙烧产物概述 | 第15-16页 |
| 1.4.2 类水滑石材料在催化及环境领域的应用 | 第16-18页 |
| 1.5 选题意义 | 第18页 |
| 1.6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0-29页 |
| 2.1 化学试剂 | 第20页 |
| 2.2 仪器设备 | 第20-23页 |
| 2.2.1 汞氧化活性测试系统 | 第20-21页 |
| 2.2.2 汞物种分析系统 | 第21-22页 |
| 2.2.3 汞分析仪 | 第22页 |
| 2.2.4 便携式 FTIR 气体分析仪 | 第22-23页 |
| 2.2.5 其它设备仪器 | 第23页 |
| 2.3 标准气体 | 第23-25页 |
| 2.4 催化剂制备方法 | 第25-26页 |
| 2.5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第26-27页 |
| 2.5.1 X-射线衍射(XRD) | 第26页 |
| 2.5.2 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分析 | 第26页 |
| 2.5.3 扫描电镜(SEM) | 第26-27页 |
| 2.5.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7页 |
| 2.5.5 程序升温还原(H2-TPR) | 第27页 |
| 2.5.6 汞的程序升温脱附(Hg-TPD) | 第27页 |
| 2.6 汞氧化活性测试方法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负载Ce、V的MgAlO_x催化剂氧化烟气中Hg0的研究 | 第29-37页 |
| 3.1 XRD分析 | 第29-30页 |
| 3.2 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分析 | 第30-31页 |
| 3.3 表面形貌分析 | 第31-32页 |
| 3.4 汞氧化活性测试 | 第32-33页 |
| 3.5 HCl的影响 | 第33-35页 |
| 3.6 空速的影响 | 第35-36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Mn/CoAlO_x催化剂氧化烟气中Hg~0的研究 | 第37-53页 |
| 4.1 LDHs前体与Mn/CoAlO_x催化剂的表征 | 第37-45页 |
| 4.1.1 XRD分析 | 第37-39页 |
| 4.1.2 ICP和TG分析 | 第39页 |
| 4.1.3 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 | 第39-41页 |
| 4.1.4 表面形貌分析 | 第41-42页 |
| 4.1.5 XPS分析 | 第42-45页 |
| 4.2 汞吸附性能与氧化还原性能 | 第45-49页 |
| 4.2.1 Hg~0的程序升温脱附(Hg~0-TPD) | 第45-47页 |
| 4.2.2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47-49页 |
| 4.3 汞氧化性能 | 第49-52页 |
| 4.3.1 汞氧化活性测试 | 第49-50页 |
| 4.3.2 HCl的影响 | 第50-52页 |
| 4.4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五章 实验因素对Mn/CoAlO_x的影响和Hg0氧化机理 | 第53-66页 |
| 5.1 气体组分与空速的影响 | 第53-60页 |
| 5.1.1 抗水抗硫性能 | 第53-55页 |
| 5.1.2 NO和NH_3的影响 | 第55-58页 |
| 5.1.3 全组分烟气的模拟实验 | 第58-59页 |
| 5.1.4 空速的影响 | 第59-60页 |
| 5.2 汞吸附与氧化机理 | 第60-63页 |
| 5.2.1 O_2和HCl的作用 | 第60-61页 |
| 5.2.2 汞在样品表面的吸附形式 | 第61-62页 |
| 5.2.3 汞物种的分析 | 第62-63页 |
| 5.3 预处理的作用 | 第63-64页 |
| 5.4 类水滑石材料的优越性 | 第64-65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主要结论与建议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 附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