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报应观的思想文化归属 | 第15-26页 |
第一节 中土传统报应观 | 第15-20页 |
第二节 魏晋时期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观的形成 | 第20-22页 |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报应观念的分歧与融合 | 第22-26页 |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报应类型分析 | 第26-45页 |
第一节 施报主力 | 第26-31页 |
第二节 受报时间及受报者 | 第31-36页 |
第三节 业因与业报 | 第36-41页 |
第四节 消报方式 | 第41-45页 |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报应故事思想内涵 | 第45-64页 |
第一节 佛教义理的弘扬 | 第45-54页 |
第二节 儒家伦理道德的强调 | 第54-59页 |
第三节 社会问题的暴露 | 第59-64页 |
第四章 因果报应影响下的小说创作艺术 | 第64-79页 |
第一节 叙事机制 | 第64-73页 |
第二节 创作主体审美意识 | 第73-79页 |
结语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附录 | 第8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