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斜纹夜蛾幼虫表皮对莱氏野村菌侵染的防御功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0页
1 绪论第10-20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8页
     ·莱氏野村菌第11-12页
     ·莱氏野村菌的分类第12页
     ·虫生真菌引起的昆虫病害流行第12-13页
     ·流行病的诱导第13-14页
     ·莱氏野村菌杀虫剂的田间应用第14-15页
     ·莱氏野村菌和化学农药的兼容性第15页
     ·莱氏野村菌侵染昆虫致病的病理过程第15-17页
     ·昆虫体壁对真菌侵入的屏障作用第17-18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8-19页
     ·研究内容第18页
     ·技术路线第18-19页
   ·创新之处第19-20页
2 菌株培养与鉴定第20-26页
   ·供试材料第20-21页
     ·菌株来源第20页
     ·菌株分离纯化培养基第20页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第20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0-21页
   ·试验方法第21-22页
     ·菌种的分离纯化与保存第21页
     ·菌株的生物学形态鉴定第21-22页
     ·菌株的分子鉴定第22页
   ·结果与分析第22-26页
     ·菌株CQNr01 的形态特征第22-23页
     ·菌株CQNr01 的分子鉴定第23-26页
 3 菌株 CQNr01 培养条件的优化第26-32页
   ·试验材料第26-27页
     ·菌种第26页
     ·培养基第26页
     ·主要试剂第26-27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7页
   ·试验方法第27-28页
     ·CQNr01 菌株生长及产孢测定第27页
     ·菌株CQNr01 基础培养基的筛选第27-28页
     ·菌株CQNr01 培养特性研究及培养条件优化第28页
     ·莱氏野村菌CQNr01 表皮降解酶测定第28页
   ·结果与分析第28-32页
     ·不同基础培养基对菌株CQNr01 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第28-29页
     ·培养温度对菌株CQNr01 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第29-30页
     ·培养基酸碱度对菌株CQNr01 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第30页
     ·莱氏野村菌CQNr01 表皮降解酶的产生能力第30-32页
4 菌株 CQNr01 对斜纹夜蛾的致病力测试第32-37页
   ·供试材料第32页
     ·供试虫源与菌株第32页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32页
   ·试验方法第32-33页
     ·孢子悬液的制备第32-33页
     ·孢子液浸泡法对斜纹夜蛾不同虫态的致病力测定第33页
     ·孢子液注射法对斜纹夜蛾不同虫态的致病力测定第33页
   ·结果与分析第33-37页
     ·斜纹夜蛾不同龄期幼虫菌悬液浸泡接种死亡率结果第33-35页
     ·斜纹夜蛾不同龄期幼虫注射孢子悬浮液后死亡率第35-37页
5 斜纹夜蛾表皮对 CQNr01 菌株孢子萌发的影响第37-43页
   ·供试材料第37页
     ·供试虫源与菌株第37页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37页
     ·主要试剂第37页
   ·试验方法第37-38页
     ·孢子悬液的制备第37页
     ·离体表皮上孢子的荧光显微镜观察第37-38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的制备与观察第38页
   ·结果与分析第38-43页
     ·离体表皮上孢子的萌发及附着胞产生第38-40页
     ·菌株CQNr01 在斜纹夜蛾幼虫表皮上的附着及萌发第40-43页
6 斜纹夜蛾表皮脂类成分的对 CQNr01 孢子萌发的影响第43-47页
   ·供试材料第43页
     ·供试虫源与菌株第43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43页
     ·主要试剂第43页
   ·试验方法第43-44页
     ·斜纹夜蛾幼虫表皮脂类的提取第43-44页
     ·脂类提取物对孢子萌发的影响观察第44页
   ·结果与分析第44-47页
     ·斜纹夜蛾幼虫表皮中的脂类的含量第44-45页
     ·斜纹夜蛾幼虫表皮脂类提取物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第45-47页
7 讨论第47-49页
   ·莱氏野村菌CQNr01 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第47页
   ·莱氏野村菌CQNr01 菌株的蛋白酶有几丁酶活性第47页
   ·不同侵染方法对斜纹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致病力差异第47-48页
   ·斜纹夜蛾幼虫表皮对菌株CQNr01 孢子的影响第48-49页
8 结论与展望第49-51页
   ·主要结论第49-50页
     ·菌株CQNr01 的分离鉴定第49页
     ·菌株CQNr01 的最适生长条件第49页
     ·不同侵染方法对斜纹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致病力差异第49页
     ·菌株在斜纹夜蛾不同龄期幼虫表皮上的侵染结构形成的差异第49-50页
     ·斜纹夜蛾幼虫表皮脂类对菌株CQNr01 孢子的萌发影响第50页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附录第56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文章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OsLIR1功能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斜纹夜蛾抗真菌肽基因gallerimycin的克隆及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