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深度测量系统的搭建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0-11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深度测量方法的分类及简介 | 第15-19页 |
1.2.1 被动式深度获取方法 | 第16-18页 |
1.2.2 主动式测量方法 | 第18-19页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结构光法深度获取原理 | 第20-32页 |
2.1 结构光系统组成 | 第20-21页 |
2.2 结构光系统的物理模型 | 第21-23页 |
2.2.1 小孔成像模型及坐标变换 | 第21-23页 |
2.3 三角测距原理 | 第23-26页 |
2.4 结构光编码的分类 | 第26-29页 |
2.4.1 时间编码方法 | 第26-27页 |
2.4.2 空间编码方法 | 第27-28页 |
2.4.3 直接编码方法 | 第28-29页 |
2.5 基于相位编码的深度获取原理 | 第29-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基于随机模板的深度测量系统 | 第32-46页 |
3.1 系统概述 | 第32-33页 |
3.2 结构光模板的设计 | 第33-34页 |
3.3 相位匹配算法 | 第34-42页 |
3.3.1 粗匹配算法 | 第36-38页 |
3.3.2 细匹配算法 | 第38-42页 |
3.4 红外投射系统 | 第42-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系统算法的GPU优化 | 第46-58页 |
4.1 CUDA并行模型概述 | 第46-50页 |
4.1.1 CUDA历史 | 第46-47页 |
4.1.2 CUDA编程概述 | 第47-50页 |
4.2 系统算法处理框架 | 第50-51页 |
4.3 Gabor滤波的优化 | 第51-53页 |
4.4 基于NCC块匹配的算法优化 | 第53-55页 |
4.5 系统的软件调度 | 第55-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本文总结 | 第58页 |
5.2 本文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