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论文--读者工作论文--图书宣传论文

用户专利文献阅读兴趣拓扑研究及在主动推送微服务中的应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1 理论意义第12-13页
        1.2.2 实践意义第13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 论文研究框架第15-18页
第2章 阅读行为兴趣挖掘及推送服务研究现状第18-37页
    2.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第18-20页
    2.2 研究现状的图谱分析第20-28页
        2.2.1 阅读行为的兴趣研究的跨学科性分析第20-22页
        2.2.2 区域实力分析第22-23页
        2.2.3 机构合作分析第23-24页
        2.2.4 作者合作分析第24-26页
        2.2.5 研究热点分析第26-28页
    2.3 知识基础的图谱分析第28-32页
        2.3.1 高影响力作者及其代表性文献第28-30页
        2.3.2 文献来源分布第30-32页
    2.4 国内外研究总结第32-33页
    2.5 现有研究的定性分析第33-36页
        2.5.1 阅读行为兴趣挖掘的研究内容第33-34页
        2.5.2 推送服务的研究内容第34-35页
        2.5.3 专利文献的有关研究第35页
        2.5.4 研究总结第35-36页
    2.6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用户专利文献阅读行为兴趣模型构建第37-44页
    3.1 阅读行为指标的选取第37-40页
        3.1.1 相对访问时间指标第38-39页
        3.1.2 相对注视次数指标第39页
        3.1.3 瞳孔直径缩放比指标第39页
        3.1.4 回视次数指标第39-40页
    3.2 阅读行为指标权重的计算第40-41页
        3.2.1 阅读行为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第40页
        3.2.2 利用改进的AHP计算指标权重第40-41页
    3.3 用户兴趣模型的建立和更新方法第41-43页
        3.3.1 用户兴趣度第41-42页
        3.3.2 阅读兴趣模型建立第42-43页
        3.3.3 用户兴趣模型的更新第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用户专利文献阅读兴趣挖掘及其拓扑结构表示第44-55页
    4.1 专利文献的结构特点与兴趣区划分第44-46页
        4.1.1 专利文献的结构特点分析第44-45页
        4.1.2 专利文献的兴趣区划分第45-46页
    4.2 用户对各要素的兴趣度计算第46-47页
        4.2.1 用户对要素的相对访问时间第46页
        4.2.2 用户对要素的相对注视次数第46-47页
        4.2.3 用户对要素的瞳孔直径缩放比第47页
        4.2.4 计算对各要素的阅读兴趣度第47页
    4.3 兴趣区之间的关联分析第47页
    4.4 用户兴趣的要素拓扑结构表示方法第47-48页
    4.5 用户兴趣的要素拓扑结构表示第48-54页
        4.5.1 实验第48-49页
        4.5.2 实验数据分析第49-54页
        4.5.3 实验结果验证第54页
    4.6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用户专利文献阅读兴趣向量模型及主动推送微服务研究第55-70页
    5.1 推荐模型流程第55-57页
    5.2 专利文献的特征向量表示第57-62页
        5.2.1 用户微兴趣度计算第57-58页
        5.2.2 建立专利文献树形结构模型第58-60页
        5.2.3 专利文本分词第60页
        5.2.4 特征提取第60-62页
    5.3 推荐模型框架第62-66页
        5.3.1 前台数据采集系统第63-65页
        5.3.2 数据处理系统第65-66页
        5.3.3 文献采集与匹配系统第66页
    5.4 基于专利阅读行为的主动推荐微服务示例第66-69页
    5.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4页
    6.1 结论第70-71页
    6.2 建议第71-72页
    6.3 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1页
附录A 测前问卷第81-84页
附录B 测后问卷第84-85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与参与的项目等情况第85-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信托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LS集团内部审计组织体系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