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式联合收获机差逆转向系统动态模拟及试验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齿轮动态啮合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齿轮啮合刚度及振动特性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齿轮啮合接触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简评 | 第17页 |
1.3 国内外履带车辆转向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3.1 国外履带车辆转向性能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2 国内履带车辆转向性能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3 简评 | 第20页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4.1 差逆转向系统的齿轮动态啮合传动分析 | 第20-21页 |
1.4.2 差逆转向系统转向性能的动态仿真 | 第21页 |
1.4.3 差逆转向系统转向性能试验研究 | 第21-22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差逆锥齿轮精确建模 | 第23-32页 |
2.1 差逆转向系统介绍 | 第23-27页 |
2.1.1 差逆转向系统基本结构 | 第23-24页 |
2.1.2 差逆转向系统差逆机构运动分析 | 第24-27页 |
2.2 圆锥齿轮的参数化建模 | 第27-31页 |
2.2.1 球面齿廓及渐开线齿形形成原理 | 第27-28页 |
2.2.2 圆锥齿轮的精确三维建模 | 第28-30页 |
2.2.3 圆锥直齿齿轮整体虚拟装配 | 第30-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圆锥直齿齿轮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2-46页 |
3.1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32-40页 |
3.1.1 有限元方法介绍 | 第32-33页 |
3.1.2 圆锥直齿齿轮的网格划分 | 第33-36页 |
3.1.3 圆锥直齿齿轮的材料及截面属性 | 第36-37页 |
3.1.4 模型的分析步与输出要求 | 第37页 |
3.1.5 接触算法的定义 | 第37-39页 |
3.1.6 边界条件及载荷设置 | 第39-40页 |
3.2 齿轮副啮合动态分析 | 第40-45页 |
3.2.1 动态啮合齿面接触应力分析 | 第40-42页 |
3.2.2 动态啮合齿根弯曲应力分析 | 第42-43页 |
3.2.3 动态啮合冲击分析 | 第43页 |
3.2.4 行星齿轮强度理论计算与模拟值的比较 | 第43-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差逆转向系统转向性能仿真 | 第46-61页 |
4.1 转向理论分析 | 第46-50页 |
4.1.1 运动学分析 | 第46-48页 |
4.1.2 功率消耗分析 | 第48-50页 |
4.2 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 | 第50-54页 |
4.2.1 RecurDyn软件介绍 | 第50页 |
4.2.2 多体动力学实体建立 | 第50-51页 |
4.2.3 机构约束设置 | 第51-53页 |
4.2.4 动力参数设置 | 第53-54页 |
4.2.5 路面参数设置 | 第54页 |
4.3 运动学分析 | 第54-60页 |
4.3.1 差逆转向模式运动学分析 | 第54-56页 |
4.3.2 单边转向模式运动学分析 | 第56-58页 |
4.3.3 单边制动转向模式运动学分析 | 第58-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差逆转向系统转向性能试验 | 第61-76页 |
5.1 试验车的试制 | 第61-68页 |
5.1.1 差逆转向系统的试制 | 第61-62页 |
5.1.2 电液操纵系统试制 | 第62-64页 |
5.1.3 试验测试系统标及其标定 | 第64-68页 |
5.2 行走性能试验 | 第68-75页 |
5.2.1 差逆转向角速度试验研究 | 第68-69页 |
5.2.2 差逆转向最小转向半径试验研究 | 第69-71页 |
5.2.3 转向功率消耗试验研究 | 第71-7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76-77页 |
6.2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