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速球锥型飞行器气动热数值计算与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4-19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7-19页 |
| 2 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计算方法 | 第19-43页 |
| 2.1 超声速飞行器气动传热形式 | 第20-21页 |
| 2.2 超声速圆锥绕流及求解 | 第21-27页 |
| 2.2.1 超声速圆锥绕流基本方程 | 第22-24页 |
| 2.2.2 平面激波角和圆锥激波角的计算 | 第24-25页 |
| 2.2.3 平面激波角和圆锥激波角的比较 | 第25-27页 |
| 2.3 超声速球锥型飞行器气动传热计算方法 | 第27-39页 |
| 2.3.1 飞行器表面激波形状的确定 | 第27-29页 |
| 2.3.2 激波后气流参数的确定 | 第29-31页 |
| 2.3.3 边界层外缘气流参数的确定 | 第31-35页 |
| 2.3.4 飞行器头部驻点区域气动热计算 | 第35-36页 |
| 2.3.5 飞行器头部球面区域气动热计算 | 第36-37页 |
| 2.3.6 飞行器头部锥面区域气动热计算 | 第37-39页 |
| 2.4 超声速飞行器头部气动热数值离散方法 | 第39-41页 |
| 2.5 算例验证 | 第41-42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3 二维绕流和圆锥绕流对球锥型飞行器气动热的影响 | 第43-53页 |
| 3.1 模型建立及网格生成 | 第43-44页 |
| 3.2 计算条件 | 第44-45页 |
| 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5-52页 |
| 3.3.1 模型表面激波角大小的比较 | 第45-46页 |
| 3.3.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6-52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4 半锥角对球锥型飞行器气动热的影响 | 第53-63页 |
| 4.1 模型及网格 | 第53-54页 |
| 4.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4-62页 |
| 4.2.1 模型表面激波角大小的比较 | 第54-56页 |
| 4.2.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6-62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5 腔体热交换对球锥型飞行器气动热的影响 | 第63-75页 |
| 5.1 封闭空间内自然对流 | 第63-65页 |
| 5.1.1 偏心圆柱体空腔内自然对流 | 第64-65页 |
| 5.1.2 偏心球体空腔内自然对流 | 第65页 |
| 5.2 模型及网格 | 第65-66页 |
| 5.3 计算条件 | 第66-67页 |
| 5.4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7-74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 6.1 全文总结 | 第75-76页 |
| 6.2 工作展望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