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硅基气凝胶的多尺度模拟及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5页 |
| 1.2.1 量子力学方法 | 第12-14页 |
| 1.2.2 分子动力学方法 | 第14-20页 |
| 1.2.3 蒙特卡洛方法 | 第20-21页 |
| 1.2.4 介观模拟 | 第21-25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实验方法 | 第26-35页 |
| 2.1 分子动力学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 2.2 介观模拟理论基础 | 第29-32页 |
| 2.3 实验原材料及分析测试方法 | 第32-35页 |
| 2.3.1 实验原材料 | 第32页 |
| 2.3.2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32-33页 |
| 2.3.4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33页 |
| 2.3.5 氮气吸附分析 | 第33页 |
| 2.3.6 热导率测试 | 第33-35页 |
| 第3章 氧化硅基气凝胶交联结构的多尺度模拟 | 第35-73页 |
| 3.1 交联过程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实现方法 | 第35-41页 |
| 3.1.1 未交联模型的构建 | 第37-38页 |
| 3.1.2 交联过程 | 第38-41页 |
| 3.2 单种先驱体体系交联过程与分析 | 第41-57页 |
| 3.2.1 交联度分析 | 第41-47页 |
| 3.2.2 交联形貌及分子量分布 | 第47-50页 |
| 3.2.3 键长分析 | 第50-52页 |
| 3.2.4 体系微观结构分析 | 第52-54页 |
| 3.2.5 占据体积与均方位移分析 | 第54-57页 |
| 3.3 双先驱体体系交联过程与分析 | 第57-66页 |
| 3.3.1 交联形貌 | 第57-58页 |
| 3.3.2 交联度分析 | 第58-60页 |
| 3.3.3 体系微观结构分析 | 第60-62页 |
| 3.3.4 自由体积和力学性能分析 | 第62-66页 |
| 3.4 溶胶环境的介观模拟 | 第66-72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4章 氧化硅基气凝胶热导率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73-84页 |
| 4.1 热导率计算的分子动力学方法 | 第73-75页 |
| 4.2 非平衡动力学热导率计算方法的适用性验证 | 第75-77页 |
| 4.3 非平衡动力学方法的气凝胶热导率计算 | 第77-82页 |
| 4.3.1 从低密度结构出发的热导率计算 | 第77-79页 |
| 4.3.2 从基体出发的热导率计算 | 第79-82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 第5章 真空浸渍改性双先驱体气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 第84-92页 |
| 5.1 真空浸渍改性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 第84-86页 |
| 5.2 真空浸渍改性气凝胶组织结构分析 | 第86-91页 |
| 5.2.1 体系键合情况分析 | 第86页 |
| 5.2.2 微观形貌分析 | 第86-89页 |
| 5.2.3 孔结构分析 | 第89-91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 结论 | 第92-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10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0-102页 |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