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论 | 第8-17页 |
一、选题的源起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三、选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5页 |
四、选题拟解决的重点难点 | 第15-17页 |
第一章 关于马克思需要思想的多维解读 | 第17-27页 |
第一节 什么是马克思的“需要” | 第17-22页 |
一、需要的二维界定一—个体与类 | 第17-19页 |
二、需要的理论基点——现实的人 | 第19-20页 |
三、需要的实现路径——实践活动 | 第20-21页 |
四、需要的最终归宿——人的解放与自我实现 | 第21-22页 |
第二节 马克思的“需要”的基本特征 | 第22-27页 |
一、基于创造性实践活动的能动性 | 第22-23页 |
二、立足于具体条件的社会历史性 | 第23-25页 |
三、顺承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性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历史的需要及其异己性 | 第27-38页 |
第一节 驱魔的需要——为神所役 | 第27-29页 |
一、原始蒙昧阶段:驱魔的需要 | 第27-28页 |
二、仰仗神的庇护迷失自我 | 第28-29页 |
第二节 生存的需要——为人所役 | 第29-32页 |
一、对人的依赖阶段:生存的需要 | 第29-30页 |
二、依靠他人的守护迷失自我 | 第30-32页 |
第三节 享受的需要——为物所役 | 第32-35页 |
一、对物的依赖阶段:享受的需要 | 第32-33页 |
二、沉迷物的享受迷失自我 | 第33-35页 |
第四节 发展的需要——回归自我 | 第35-38页 |
一、自由全面发展阶段:发展的需要 | 第35-36页 |
二、实现个人的自由回归自我 | 第36-38页 |
第三章 现实人需要及其异己性的新样态 | 第38-48页 |
第一节 当代人需要的新样态 | 第38-42页 |
一、片面的需要 | 第38-39页 |
二、虚假的需要 | 第39-41页 |
三、病态的需要 | 第41-42页 |
第二节 由新的需要衍生的新异化样态 | 第42-48页 |
一、消费的异化——消费对于符号化的追求 | 第42-44页 |
二、权力的异化——统治基于合法化的诉求 | 第44-45页 |
三、休闲的异化——娱乐源于大众化的欲求 | 第45-46页 |
四、交往的异化——交往始于工具化的意图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基于合理性需要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第48-59页 |
第一节 客观途径:自由自觉活动与丰富性需要的辩证运动 | 第48-51页 |
一、实践实现全面性:以自由自觉的活动取代片面的异化劳动 | 第48-49页 |
二、需要实现丰富性:以全面丰富性需要取代片面的异化需要 | 第49-50页 |
三、现实人的全面性:基于实践和需要丰富性的自由全面发展 | 第50-51页 |
第二节 主观路径:基于目的善构建合理性需要 | 第51-54页 |
一、自然需要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 第51-52页 |
二、社会需要要实现人与人和谐相处 | 第52-54页 |
三、整体需要要实现现实人内在和谐 | 第54页 |
第三节 现实依托: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全面发展 | 第54-59页 |
一、完善经济发展方式保障丰富性需要 | 第54-55页 |
二、改革传统增长模式实现合理性需要 | 第55-56页 |
三、扩大群众的话语权实现多样性需要 | 第56-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