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体制论文

企业并购中劳资利益冲突形成及集体协商困境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14页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10页
        1. 研究背景第8-9页
        2. 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0-12页
        1. 研究内容第10-11页
        2. 研究方法第11-12页
    三、研究创新与不足第12-14页
        1. 研究创新第12-13页
        2. 研究不足第13-14页
第一章 劳资冲突的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第14-28页
    第一节 劳资冲突相关概念第14-17页
        一、劳动关系第14-15页
        二、劳资冲突第15-16页
        三、劳资利益冲突第16-17页
    第二节 劳资冲突相关理论基础第17-19页
        一、冲突理论第17-18页
        二、集体行动理论第18页
        三、资源动员理论第18-19页
    第三节 劳资冲突相关研究脉络第19-28页
        一、国外文献研究脉络第19-22页
        二、国内文献研究脉络第22-27页
        三、研究述评第27-28页
第二章 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与劳资利益冲突第28-40页
    第一节 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第28-37页
        一、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的背景第29-33页
        二、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的路径第33-35页
        三、集体转化转型下的劳资冲突第35-37页
    第二节 利益冲突:群体性劳资冲突的新趋势第37-40页
第三章 企业并购中的劳资利益冲突形成机制第40-56页
    第一节 研究设计第40-43页
        一、目标案例的选择第40页
        二、数据收集第40-41页
        三、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第41页
        四、研究模型第41-43页
    第二节 案例概况第43-44页
        一、百事罢工案第43页
        二、固铂轮胎罢工事件第43-44页
        三、东莞诺基亚罢工事件第44页
    第三节 劳资利益冲突的演化路径分析第44-53页
        一、初始状态:利益型诉求的形成第44-48页
        二、呼吁状态:利益型诉求的表达第48-49页
        三、突变状态:诉求表达失效下的劳资冲突爆发第49-53页
    第四节 集体行动的同质性分析第53-56页
        一、劳动者集体行动趋于主动第53页
        二、员工利益型诉求鲜明第53-54页
        三、集体行动与集体协商顺序倒置第54页
        四、集体行动并未有效触发集体协商第54-56页
第四章 企业并购中劳资利益冲突的治理困境第56-67页
    第一节 劳动主体的利益表达及效果分析第56-62页
        一、劳资政三方的利益表达第56-60页
        二、利益表达的效果分析第60-62页
    第二节 集体协商制度在中国的实践第62-67页
        一、集体协商的发展历程第62-63页
        二、制约集体协商发展的影响因素第63-67页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政策建议第67-74页
    第一节 研究结果第67-69页
    第二节 政策建议第69-74页
        一、落实集体谈判环节第69-70页
        二、完善集体行动权第70-71页
        三、提高工会代表性第71-72页
        四、转换政府角色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81-82页
后记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力停留时间对UAFBR处理市政污水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丰富声环境影响大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反应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