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1.1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坦克炮射导弹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 1.2.1 坦克炮射导弹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坦克炮射导弹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 1.3 毫米波雷达精确制导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5页 |
| 1.3.1 毫米波雷达精确制导技术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 1.3.2 毫米波雷达精确制导技术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5-17页 |
| 第2章 雷达制导导弹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7-23页 |
| 2.1 系统组成 | 第17页 |
| 2.2 常用坐标系定义及转换 | 第17-19页 |
| 2.2.1 常用坐标系定义 | 第17-18页 |
| 2.2.2 坐标系间的关系及转换 | 第18-19页 |
| 2.3 数学模型建立 | 第19-21页 |
| 2.3.1 导弹运动方程组 | 第19-21页 |
| 2.3.2 大气模型 | 第21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 第3章 雷达制导导弹弹体动态特性分析 | 第23-28页 |
| 3.1 特征点选取 | 第23页 |
| 3.2 弹体纵向通道动态特性分析 | 第23-25页 |
| 3.2.1 弹体纵向传递函数模型 | 第23-24页 |
| 3.2.2 未校正弹体性能分析 | 第24-25页 |
| 3.3 弹体滚转通道动态特性分析 | 第25-27页 |
| 3.3.1 弹体滚转传递函数模型 | 第25-26页 |
| 3.3.2 未校正弹体性能分析 | 第26-2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4章 自动驾驶仪设计 | 第28-56页 |
| 4.1 引言 | 第28页 |
| 4.2 自动驾驶仪简述 | 第28-30页 |
| 4.2.1 自动驾驶仪结构 | 第29-30页 |
| 4.2.2 自动驾驶仪功能及设计要求 | 第30页 |
| 4.3 俯仰通道自动驾驶仪设计 | 第30-43页 |
| 4.3.1 基于根轨迹法的俯仰通道自动驾驶仪设计 | 第30-37页 |
| 4.3.2 基于自适应控制的俯仰通道自动驾驶仪设计 | 第37-43页 |
| 4.4 滚转通道自动驾驶仪设计 | 第43-55页 |
| 4.4.1 基于根轨迹法的滚转通道自动驾驶仪设计 | 第44-49页 |
| 4.4.2 基于变结构控制理论的滚转通道自动驾驶仪设计 | 第49-55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5章 制导回路设计 | 第56-73页 |
| 5.1 引言 | 第56页 |
| 5.2 制导回路简述 | 第56-58页 |
| 5.2.1 制导回路设计要求 | 第57页 |
| 5.2.2 弹目相对运动模型 | 第57-58页 |
| 5.3 无控弹道 | 第58-59页 |
| 5.4 方案弹道设计 | 第59-62页 |
| 5.4.1 方案爬升弹道设计 | 第59-60页 |
| 5.4.2 滑翔增程弹道设计 | 第60-62页 |
| 5.5 末制导律设计 | 第62-70页 |
| 5.5.1 过重力补偿比例制导律 | 第63-65页 |
| 5.5.2 基于落角约束的偏置比例制导律 | 第65-67页 |
| 5.5.3 带落角约束的变结构制导律 | 第67-70页 |
| 5.6 弹道交接规律设计 | 第70-71页 |
| 5.7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第6章 导引头研究 | 第73-79页 |
| 6.1 引言 | 第73页 |
| 6.2 导引头扫描规律研究 | 第73-77页 |
| 6.3 导引头跟踪回路设计 | 第77-78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7章 制导控制系统仿真与分析 | 第79-86页 |
| 7.1 引言 | 第79页 |
| 7.2 俯仰通道飞行弹道仿真 | 第79-81页 |
| 7.3 六自由度飞行弹道仿真 | 第81-84页 |
| 7.4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 结论 | 第86-88页 |
| 1.工作总结 | 第86-87页 |
| 2.工作展望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91-92页 |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