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峁煤矿含泥岩夹矸4-2煤巷变形破坏规律及支护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巷道支护理论及其发展 | 第10-11页 |
1.2.2 锚杆支护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4~(-2)煤工程地质条件及巷道围岩性质测定 | 第17-27页 |
2.1 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 第17页 |
2.1.1 地质构造 | 第17页 |
2.1.2 水文地质 | 第17页 |
2.2 煤层赋存情况 | 第17-19页 |
2.3 巷道围岩物理参数测定 | 第19-23页 |
2.3.1 岩石取样 | 第19页 |
2.3.2 物理力学性质测定 | 第19-23页 |
2.4 巷道布置及支护现状 | 第23-25页 |
2.4.1 工作面巷道布置 | 第23-24页 |
2.4.2 巷道支护 | 第24-25页 |
2.5 小结 | 第25-27页 |
3 含泥岩夹矸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研究 | 第27-57页 |
3.1 煤巷锚杆支护监测项目及原则 | 第27-28页 |
3.1.1 监测项目 | 第27-28页 |
3.1.2 监测原则 | 第28页 |
3.2 煤巷锚杆支护监测方案 | 第28-32页 |
3.2.1 顺槽收敛量监测 | 第28-29页 |
3.2.2 顶板离层监测 | 第29-30页 |
3.2.3 围岩松动圈测量 | 第30页 |
3.2.4 锚杆锚固力检测 | 第30-31页 |
3.2.5 锚杆受力监测 | 第31-32页 |
3.3 煤巷锚杆支护监测结果分析 | 第32-53页 |
3.3.1 14206辅运顺槽收敛量监测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3.3.2 顺槽表面观测结果分析 | 第33-36页 |
3.3.3 顶板离层监测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3.3.4 围岩松动圈测量结果分析 | 第37-53页 |
3.4 锚杆锚固力检测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3.5 现有煤巷锚杆支护稳定性评价 | 第5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4 含泥岩夹矸巷道围岩变形机理 | 第57-64页 |
4.1 含夹矸煤巷自稳平衡拱模型 | 第57-59页 |
4.2 巷道支护方案及参数确定 | 第59-63页 |
4.2.1 煤柱侧锚杆长度计算 | 第59-60页 |
4.2.2 开采侧锚杆长度计算 | 第60-61页 |
4.2.3 顶部锚杆长度计算 | 第61页 |
4.2.4 锚索长度计算 | 第61-62页 |
4.2.5 支护参数确定 | 第62-6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5 含泥岩夹矸巷道支护效果评价 | 第64-69页 |
5.1 数值模拟分析 | 第64-67页 |
5.1.1 巷道变形量 | 第64-65页 |
5.1.2 应力场分布特征 | 第65-66页 |
5.1.3 塑性区分布特征 | 第66-67页 |
5.1.4 锚杆受力分析 | 第67页 |
5.2 工业试验效果 | 第67-6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6 结论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