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绪论第12-19页
    (一)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 理论意义第12页
        2. 现实意义第12-13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三) 研究方法第17页
        1. 文献分析法第17页
        2. 实证研究法第17页
        3. 多学科交叉研究法第17页
    (四)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7-19页
        1.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7-18页
        2.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18-19页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发展历程第19-30页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9-24页
        1. 农村土地流转第19页
        2. 农民权益第19-20页
        3. 农村土地流转的权利主体第20页
        4. 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第20-22页
        5. 农村土地流转坚持的原则第22-24页
    (二)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发展历程第24-30页
        1.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发展历程第24-25页
        2. 我国农民权益保障的发展历程第25-30页
二、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取得成效与存在问题第30-35页
    (一)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取得成效第30-32页
        1. 加速了农民身份的改变第30-31页
        2. 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第31-32页
        3. 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第32页
    (二)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第32-35页
        1. 法律体系不健全第32-33页
        2. 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第33页
        3.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缺乏第33-34页
        4. 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收益分配不合理第34-35页
三、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缺失的原因分析第35-42页
    (一)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不完善第35-36页
        1. 土地所承担的社会保障功能不利于土地流转第35页
        2. 土地流转引发的纠纷持续不断第35页
        3. 没有建立有效的农村土地流转平台第35-36页
    (二) 我国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机制不健全第36-38页
        1. 政府责任缺失导致我国农民权益受损第36-37页
        2. 政府自身利益追求导向造成农民权益受损第37页
        3. 现有法律体系不健全使得农民权益受损第37页
        4. 政府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缺失使得农民权益受损第37-38页
    (三) 我国农民群体的自身特点和弱势地位第38-39页
        1. 农民群体的博弈能力相对低下第38页
        2. 农民群体的政治意识相对淡薄第38-39页
        3. 农民群体的集体维权意识相对缺乏第39页
    (四)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第39-42页
        1. 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使得农民权益受到侵害第39-41页
        2. 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社会保障的缺失,使得农民权益受到侵害第41-42页
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对策措施第42-49页
    (一) 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第42-44页
        1.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第42页
        2. 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中介运行机制第42-43页
        3. 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第43页
        4. 明确农村土地集体所有者主体第43-44页
        5. 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第44页
    (二) 加强我国政府主导的维护农民权益机制建设第44-46页
        1.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第44-45页
        2. 坚持在政府的主导下构建维护农民权益的长效机制第45页
        3. 在政府主导下鼓励发展农村合法组织,解决长效动力问题第45-46页
    (三) 尊重和提高我国农民的主体地位第46-47页
        1. 尊重和提高农民的主体地位第46页
        2. 政府应当扮演引导者角色第46-47页
    (四) 统筹我国城乡法律、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第47-49页
        1. 创设城乡平等的法律环境第47页
        2. 构建城乡一体的经济环境第47-48页
        3. 发展城乡互动的社会环境第48-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附录第53-58页
后记第58-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流量高水基换向阀动力学特性研究
下一篇:水稻叶片淀粉积累及早衰突变体esl9的鉴定与基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