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写符号对照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第一节 全氟辛烷磺酸和全氟辛酸 | 第12-13页 |
1.1 全氟化合物的简介 | 第12页 |
1.2 PFOS和PFOA的应用 | 第12页 |
1.3 PFOS和PFOA的危害和性质 | 第12-13页 |
1.4 全氟化合物的限制使用和生产 | 第13页 |
第二节 PFOS和PFOA的检测技术 | 第13-14页 |
2.1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 第13页 |
2.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 第13页 |
2.3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 | 第13-14页 |
第三节 共振光散射技术 | 第14-15页 |
3.1 共振光散射简介 | 第14页 |
3.2 共振光散射技术的应用 | 第14-15页 |
第四节 碳量子点的荧光分析法 | 第15-23页 |
4.1 碳量子点荧光分析法概述 | 第15-17页 |
4.2 碳量子点的性质 | 第17-18页 |
4.3 碳量子点的合成原料与合成方法 | 第18-21页 |
4.4 碳量子点的应用 | 第21-23页 |
第五节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基于维多利亚蓝B共振光散射法高灵敏选择性检测全氟辛烷磺酸 | 第24-34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24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24-25页 |
2.1 仪器与试剂 | 第24-25页 |
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25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25-33页 |
3.1 RLS光谱特征 | 第25页 |
3.2 机理探讨 | 第25-27页 |
3.3 条件的优化 | 第27-30页 |
3.4 分析参数 | 第30-31页 |
3.5 方法的选择性 | 第31页 |
3.6 共存物质影响 | 第31-32页 |
3.7 样品测定 | 第32-33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一步水热法合成高荧光量子产率的橙色碳量子点选择性检测全氟化合物 | 第34-50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35-37页 |
2.1 仪器和试剂 | 第35-3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37-49页 |
3.1 条件优化 | 第37-38页 |
3.2 碳量子点的形貌 | 第38-39页 |
3.3 碳量子点的结构和基团 | 第39-41页 |
3.4 碳量子点的光谱性质 | 第41-44页 |
3.5 碳量子点的生物相容性 | 第44页 |
3.6 碳量子点对PFOS/PFOA的特异性结合 | 第44-47页 |
3.7 碳量子点的细胞成像 | 第47-48页 |
3.8 水样中PFOS/PFOA的测定 | 第48-49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1页 |
第一节 全文总结 | 第50页 |
第二节 全文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2页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