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 | 第9-11页 |
三、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4页 |
(一)国内综述 | 第11-14页 |
(二)国外综述 | 第14页 |
四、研究创新点 | 第14页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多元观念冲击下的人伦亲情救赎 | 第16-25页 |
一、“人伦明于上”——中国民族传统美德 | 第16-17页 |
二、“道德滑坡”——矛盾潜伏期后的爆发 | 第17-19页 |
三、人伦亲情救赎的影像显现 | 第19-25页 |
(一)婚姻家庭救赎 | 第19-21页 |
(二)宗族血缘救赎 | 第21-25页 |
第二章 现代性主义下的宗教信仰救赎 | 第25-34页 |
一、“祖先崇拜”与“良民主义”——中国宗教信仰的儒学意蕴 | 第25-26页 |
二、“个体觉醒”与“信仰困境”——“现代性”根源下的信仰危机 | 第26-27页 |
三、信仰危机与道德重建的影像诉求 | 第27-34页 |
(一)宗教信仰危机及其救赎 | 第27-31页 |
(二)民族信仰危机及其救赎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冲突与迷茫中的青春理想救赎 | 第34-40页 |
一、追求自由与崇尚异类——六代导演的边缘化青春 | 第34页 |
二、“享乐主义”与“金钱依赖”——网生代的“新伤痕主义”救赎 | 第34-36页 |
三、后现代语境下青春理想救赎面临的双重困境 | 第36-40页 |
(一)后现代语境下青春理想救赎的边缘化特征 | 第36-38页 |
(二)后现代语境下青春理想救赎的新伤痕特征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附录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