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电子文件管理流程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分析与结论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7-18页 |
2 电子文件管理流程概述 | 第18-22页 |
2.1 电子文件 | 第18-19页 |
2.1.1 电子文件概念 | 第18页 |
2.1.2 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辨析 | 第18-19页 |
2.1.3 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及数字档案的辨析 | 第19页 |
2.2 电子文件管理流程 | 第19-22页 |
2.2.1 流程 | 第19-20页 |
2.2.2 电子文件管理流程 | 第20-22页 |
3 电子文件管理相关理论研究 | 第22-32页 |
3.1 电子文件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第22-27页 |
3.1.1 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 第22-23页 |
3.1.2 文件连续体理论 | 第23页 |
3.1.3 全程管理 | 第23-24页 |
3.1.4 前端控制 | 第24-25页 |
3.1.5 后保管模式 | 第25页 |
3.1.6 文档一体化 | 第25-26页 |
3.1.7 业务流程重组 | 第26-27页 |
3.1.8 工作流 | 第27页 |
3.2 电子文件管理相关理论辨析 | 第27-30页 |
3.3 业务驱动模式中的高校电子文件管理流程 | 第30-32页 |
3.3.1 业务驱动 | 第30页 |
3.3.2 业务驱动模式中的高校电子文件管理流程 | 第30-32页 |
4 西南大学电子文件管理流程模型构建 | 第32-56页 |
4.1 西南大学电子文件管理流程模型构建的相关内容分析 | 第32-35页 |
4.1.1 相关部门 | 第32-34页 |
4.1.2 系统 | 第34页 |
4.1.3 文件管理人员 | 第34页 |
4.1.4 电子文件在各系统中的运转情况 | 第34-35页 |
4.2 构建现行模型 | 第35-45页 |
4.2.1 电子文件在协同办公系统中的运转情况 | 第35-43页 |
4.2.2 电子文件在共享数据服务平台中的运转情况 | 第43页 |
4.2.3 电子文件在档案管理系统中的运转情况 | 第43-44页 |
4.2.4 现行模型分析 | 第44-45页 |
4.3 构建现行模型的修正模型 | 第45-56页 |
4.3.1 数字档案平台介绍 | 第46-47页 |
4.3.2 电子文件在共享数据服务平台中的运转情况 | 第47页 |
4.3.3 电子文件在数字档案平台中的运转情况 | 第47-53页 |
4.3.4 现行模型的修正模型分析 | 第53-56页 |
5 西南大学无纸化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流程模型构建 | 第56-70页 |
5.1 政府部门电子文件管理流程 | 第56-59页 |
5.1.1 高校协同办公系统中的电子文件管理与政府部门电子公文管理的异同 | 第56-57页 |
5.1.2 政府部门电子文件管理流程 | 第57-58页 |
5.1.3 政府部门电子公文管理对高校电子文件管理的借鉴意义 | 第58-59页 |
5.2 电子文件管理实现方式 | 第59-61页 |
5.2.1 在相关业务系统中拓展档案管理功能 | 第60页 |
5.2.2 将档案管理功能嵌入业务系统 | 第60-61页 |
5.3 无纸化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流程设计 | 第61-70页 |
5.3.1 设计目标与原则 | 第61页 |
5.3.2 模型构建 | 第61-67页 |
5.3.3 实例说明 | 第67-68页 |
5.3.4 建立电子文件管理流程需要的管理规范 | 第68-70页 |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70-7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