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中红侧沟茧蜂寄生及免疫因子的初探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2页
    1.1 寄生蜂寄生因子第13-18页
        1.1.1 毒液的成分第13-15页
        1.1.2 寄生蜂毒液功能第15-18页
        1.1.3 毒液的应用及展望第18页
    1.2 昆虫免疫因子第18-21页
        1.2.1 识别因子第19-20页
        1.2.2 β-1,3-葡聚糖识别蛋白和革兰氏阴性菌结合蛋白第20-21页
    1.3 选题意义第21-22页
第二章 基本材料第22-24页
    2.1 实验材料第22页
    2.2 供试菌种第22页
    2.3 试剂与仪器第22-24页
第三章 寄生蜂毒腺的结构及毒液对寄主细胞的影响第24-29页
    3.1 研究方法第24-25页
        3.1.1 毒腺的解剖第24页
        3.1.2 毒液及萼液的收集第24页
        3.1.3 毒腺的形态观察第24页
        3.1.4 透射电镜样品的制作与观察第24页
        3.1.5 包囊反应第24-25页
        3.1.6 棉铃虫血淋巴的提取第25页
        3.1.7 延展反应第25页
        3.1.8 细胞的固定及染色第25页
    3.2 结果第25-28页
        3.2.1 毒液器官的形态观察第25-26页
        3.2.2 毒腺的超微结构第26页
        3.2.3 毒液对细胞包囊作用的抑制第26-27页
        3.2.4 毒液对细胞延展能力的抑制第27-28页
    3.3 讨论第28-29页
第四章 中红侧沟茧蜂PGRP的免疫功能研究第29-43页
    4.1 研究方法第29-32页
        4.1.1 寄生蜂的感染第29页
        4.1.2 总RNA提取第29页
        4.1.3 cDNA的合成第29-30页
        4.1.4 MmePGRP的鉴定第30页
        4.1.5 PGRP的结构预测分析第30页
        4.1.6 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第30页
        4.1.7 PGRP的三级结构预测分析第30页
        4.1.8 双链RNA的合成和注射第30-31页
        4.1.9 双链RNA的合成和注射第31页
        4.1.10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第31页
        4.1.11基因表达谱分析第31-32页
        4.1.12存活率分析第32页
    4.2 结果第32-40页
        4.2.0 中红侧沟茧蜂的PGRP(MmePGRP)第32-33页
        4.2.1 功能结构域预测分析第33页
        4.2.2 序列比对分析第33-34页
        4.2.3 三级结构分析第34-36页
        4.2.4 系统进化分析第36-37页
        4.2.5 表达谱分析第37-38页
        4.2.6 定量分析第38-40页
        4.2.7 存活率分析第40页
    4.3 讨论第40-43页
参考文献第43-52页
附录第52-54页
缩略词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作者简介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贪污受贿犯罪死刑存废问题研究
下一篇:P53和微卫星不稳定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