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环境与发展论文

以生态资本为基础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第一章 导论第8-22页
    1.1 选题的背景第8-11页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1 选题的目的第11-12页
        1.2.2 选题的意义第12页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2-15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5页
    1.4 研究问题的选择第15-16页
    1.5 研究框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6-20页
        1.5.1 研究框架第16页
        1.5.2 研究内容第16-19页
        1.5.3 采取的研究方法第19-20页
    1.6 创新之处第20-22页
第二章 生态资本的内涵、资本分类及其特征第22-42页
    2.1 资本理论的历史沿革及资本内涵第22-26页
        2.1.1 传统的资本理论第22-25页
        2.1.2 与生产关系结合后的马克思“资本”理论第25页
        2.1.3 现代资本的内涵第25-26页
    2.2 生态资本及其他资本阐释第26-35页
        2.2.1 物质资本第26页
        2.2.2 金融资本第26页
        2.2.3 信息资本第26-27页
        2.2.4 人力资本第27-32页
        2.2.5 社会资本第32页
        2.2.6 自然资本第32-33页
        2.2.7 生态资本第33-35页
    2.3 生态资本与其他资本的特征第35-42页
        2.3.1 资本的同质性第35页
        2.3.2 不同类别资本的特殊性第35-42页
第三章 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历史沿革及各类资本对其增长的作用第42-52页
    3.1 自然经济时期第42-43页
        3.1.1 原始自然经济的界定第42页
        3.1.2 采集狩猎时期的“天然”经济第42-43页
        3.1.3 人工种养的自然经济期第43页
    3.2 农业经济时期的自然经济第43-44页
    3.3 传统工业经济时期第44-45页
    3.4 以生态资源环境为基础的生态文明时期第45-46页
    3.5 各阶段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由“被动脱钩”向“主动脱钩”转变第46-49页
    3.6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各类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第49-52页
第四章 以生态资本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社会经济增长第52-78页
    4.1 传统经济增长模型及其不足第52-63页
        4.1.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论述第52-56页
        4.1.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论述第56-59页
        4.1.3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论述第59-63页
    4.2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与生态资本的关系第63-72页
        4.2.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第63-68页
        4.2.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第68-70页
        4.2.3 可持续发展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第70页
        4.2.4 可持续发展面对的现实困境第70-72页
    4.3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第72-75页
        4.3.1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影响第72-73页
        4.3.2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贡献第73页
        4.3.3 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力源泉第73-75页
    4.4 生态资本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第75-78页
        4.4.1 生态资本对可持续发展起基础性作用第76页
        4.4.2 生态资本对可持续发展起促进作用第76页
        4.4.3 生态资本对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作用第76-78页
第五章 生态资本的计量方法及五维资本耦合模型构建第78-96页
    5.1 生态资本的计量方法第78-79页
        5.1.1 可持续发展角度的边际机会成本法第78页
        5.1.2 生态资本估值的现值法第78页
        5.1.3 生态资本的净价格法第78页
        5.1.4 生态资本具备再生性的再生产补偿法第78-79页
        5.1.5 生态资本稀缺性价值的市场价值替代法第79页
        5.1.6 詹思丁?伯根和萨缪尔森的影子价格法第79页
    5.2 以生态资本为基础的五维资本耦合模型的构建第79-93页
        5.2.1 包含生态资本的经济增长模型第79-82页
        5.2.2 各类资本的排列组合及模型构建第82-91页
        5.2.3 五维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弱”可持续与“强”的可持续第91-92页
        5.2.4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五维资本耦合指标体系构建第92-93页
    5.3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五维指标体系设计第93-96页
第六章 构建以生态资本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代际公平模型及对策建议第96-105页
    6.1 以生态资本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代际均衡模型中的概念界定第96-98页
        6.1.1 人口学概念上的“代”的界定第96页
        6.1.2 经济行为上的“代”的界定第96-97页
        6.1.3 社会学意义上的“代”的界定第97页
        6.1.4 人口学意义上的“代”际重叠第97-98页
        6.1.5 经济行为上的“代”际重叠第98页
    6.2 以生态资本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代际均衡模型建立第98-102页
        6.2.1 以生态资本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代”际财富转移长度L模型第98-100页
        6.2.2 以生态资本为基础的五维资本“代”际可持续发展转移模型(λ模型)第100-101页
        6.2.3 以生态资本为基础的五维资本“代”际可持续发展均衡函数第101-102页
    6.3 以生态资本为基础的五维资本“代”际财富转移的L~λ模型第102-103页
    6.4 促进以生态资本为基础的五维资本“代”际公平的对策建议第103-105页
        6.4.1 保持生态资本的基础地位不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103页
        6.4.2 五维资本协调发展,加大资本间的促进作用,实现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第103-104页
        6.4.3 人口适度增长,继续加大生育政策的监督和落实,实现劳动力供给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第104-105页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05-111页
    7.1 研究结论第105-110页
    7.2 论文研究展望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6-11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和参与的课题、获荣誉和参加的学术会议第117-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的法律保护
下一篇:多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磁性能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