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柱芳烃主客体分子识别的超分子自组装及其相关应用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柱芳烃的研究进展第14-56页
    1.1 引言第14-17页
    1.2 柱芳烃的合成研究第17-19页
    1.3 柱芳烃的结构第19-22页
        1.3.1 柱芳烃的晶体结构第19-21页
        1.3.2 柱芳烃的尺寸第21-22页
    1.4 柱芳烃的衍生化第22-28页
        1.4.1 全官能团化柱芳烃的合成第23-25页
        1.4.2 单官能团化柱芳烃的合成第25页
        1.4.3 双官能团化柱芳烃的合成第25-26页
        1.4.4 多官能团化柱芳烃的合成第26页
        1.4.5 不对称的柱[5]芳烃的合成第26-28页
    1.5 柱芳烃的主客体化学第28-34页
        1.5.1 烷氧基柱芳烃的主客体化学第28-31页
        1.5.2 全酚羟基柱芳烃的主客体化学第31-32页
        1.5.3 水溶性柱芳烃的主客体化学第32-34页
    1.6 柱芳烃的应用第34-50页
        1.6.1 机械互锁超分子体系构筑第34-38页
        1.6.2 基于柱芳烃的超分子聚合物制备第38-41页
        1.6.3 柱芳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第41-42页
        1.6.4 柱芳烃在聚合物LCST调控中的应用第42-43页
        1.6.5 柱芳烃在材料领域的应用第43-44页
        1.6.6 柱芳烃在杂化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第44-48页
        1.6.7 柱芳烃在跨膜运输中的应用第48-49页
        1.6.8 柱芳烃在生物相关领域中的应用第49-50页
    1.7 本章小结第50页
    参考文献第50-56页
第二章 非对称柱[5]芳烃对氟离子的选择性识别第56-70页
    2.1 引言第56-57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57-63页
        2.2.1 柱芳烃的设计与合成第57-58页
        2.2.2 阴离子络合研究第58-63页
    2.3 本章小结第63页
    2.4 实验部分第63-68页
        2.4.1 材料与测试第63-64页
        2.4.2 部分化合物的合成第64-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第三章 空腔扩展柱[5]芳烃合成以及和4,4'-联吡啶盐客体的主客体络合第70-85页
    3.1 引言第70-72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72-80页
        3.2.1 尺寸效应对主客体络合的影响第72-76页
        3.2.2 客体电荷密度对主客体络合的影响第76-77页
        3.2.3 C-H···π相互作用对主客体络合的影响第77-80页
    3.3 本章小结第80-81页
    3.4 实验部分第81-83页
        3.4.1 材料与测试第81页
        3.4.2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81-82页
        3.4.3 柱芳烃的晶体数据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5页
第四章 基于柱[6]芳烃光控主客体络合第85-101页
    4.1 引言第85-87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87-97页
        4.2.1 尺寸选择性络合第87-92页
        4.2.2 光响应性主客体络合第92-95页
        4.2.3 光响应性自组装第95-97页
    4.3 本章小结第97-98页
    4.4 实验部分第98-99页
        4.4.1 材料与测试第98页
        4.4.2 化合物的合成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1页
第五章 水溶性柱[6]芳烃:合成,主客体化学以及在多壁碳纳米管分散中的应用第101-117页
    5.1 引言第101-102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102-112页
        5.2.1 水溶性柱[6]芳烃和客体分子的设计与合成第102-104页
        5.2.2 水溶性柱[6]芳烃的pH响应性研究第104页
        5.2.3 水溶性柱[6]芳烃的主客体化学研究第104-106页
        5.2.4 临界聚集浓度(CAC)测定第106-107页
        5.2.5 超分子自组装研究第107-110页
        5.2.6 用于分散多壁碳纳米管第110-112页
    5.3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5.4 实验部分第113-116页
        5.4.1 材料与测试第113页
        5.4.2 部分化合物的合成第113-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17页
第六章 水溶性柱[6]芳烃/4,4'-联毗啶盐识别体系:pH响应性主客体络合及在可控自组装和降低百草枯毒性方面的应用第117-138页
    6.1 引言第117-119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119-133页
        6.2.1 水溶性柱[6]芳烃对4,4'-联吡啶盐的主客体分子识别第119-124页
        6.2.2 水溶性柱[6]芳烃对4,4'-联吡啶盐的pH响应性研究第124-125页
        6.2.3 水溶性柱[6]芳烃对4,4'-联吡啶盐的控制自组装研究第125-130页
        6.2.4 控制释放研究第130-131页
        6.2.5 百草枯毒性检测研究第131-133页
    6.3 本章小结第133页
    6.4 实验部分第133-134页
        6.4.1 材料与测试第133-134页
        6.4.2 C_2V_(12)和WP6(?)C_2V_(12)的临界聚集浓度(CAC)的测定第134页
        6.4.3 透射电镜(TEM)和动态光散射(DLS)研究第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38页
第七章 糖官能团化的两亲性柱[5]芳烃:合成、自组装以及在大肠杆菌聚集方面的应用第138-158页
    7.1 引言第138-139页
    7.2 结果与讨论第139-148页
        7.2.1 两亲性柱芳烃自组装行为的研究第139-145页
        7.2.2 组装体对大肠杆菌聚集的研究第145-148页
    7.3 本章小结第148-149页
    7.4 实验部分第149-156页
        7.4.1 材料与测试第149-150页
        7.4.2 化合物合成第150-156页
    参考文献第156-158页
第八章 超分子增强聚集诱导发光以及在细胞成像方面的应用第158-179页
    8.1 引言第158-161页
    8.2 结果与讨论第161-171页
        8.2.1 超分子增强聚集诱导发光第161-164页
        8.2.2 电荷转移络合物的自组装第164-166页
        8.2.3 AH和TPE-PQ之间的pH响应性络合第166-169页
        8.2.4 三元超分子体系在细胞呈像方面的应用第169-171页
    8.3 本章小结第171-172页
    8.4 实验部分第172-177页
        8.4.1 材料与测试第172页
        8.4.2 化合物的制备第172-177页
        8.4.3 细胞实验第177页
        8.4.4 细胞毒性评估第177页
    参考文献第177-179页
第九章 一种基于柱芳烃的具有光响应抗癌药物释放的三元载药体系第179-197页
    9.1 引言第179-182页
    9.2 结果与讨论第182-193页
        9.2.1 Py-Cbl紫外降解研究第182-185页
        9.2.2 超分子方法提高Py-Cbl在水中的溶解度第185-187页
        9.2.3 Py-Cbl紫外降解速率研究第187-188页
        9.2.4 纳米载药体系制备第188-190页
        9.2.5 纳米药物可控释放研究第190-193页
    9.3 本章小结第193页
    9.4 实验部分第193-195页
        9.4.1 材料与测试第193-194页
        9.4.2 化合物的制备第194-195页
    参考文献第195-197页
第十章 总结与展望第197-19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第199-203页
致谢第203-204页
个人简介第204-206页

论文共2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西省FDI、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炔基亚胺衍生物在成环反应中的研究